[发明专利]一种航天器鲁棒有限时间饱和姿态跟踪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1562.9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61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宋申民;陈海涛;李学辉;武冠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天器 有限 时间 饱和 姿态 跟踪 控制 方法 | ||
一种航天器鲁棒有限时间饱和姿态跟踪控制方法,本发明涉及航天器鲁棒有限时间饱和姿态跟踪控制方法。为了解决存在模型不确定性、外界干扰力矩和执行器饱和等情况下的刚体航天器姿态跟踪控制问题,针对已有方法中存在的控制器抖振、控制器结构复杂、整定参数较多、控制算法适用范围受限等问题。本发明包括:一:建立刚体航天器姿态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即姿态跟踪系统;二:根据步骤一定义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面和辅助系统;三:进行鲁棒有限时间饱和姿态跟踪控制器设计;当姿态跟踪系统综合不确定性δ上界为未知常数时,进行制器设计;当姿态跟踪系统综合不确定性δ上界为未知函数时,进行自适应控制器设计。本发明用于航天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器鲁棒有限时间饱和姿态跟踪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对空间研究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对在轨服务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各航天大国已意识到其重要性,围绕未来的在轨服务体系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这些研究可用于清除轨道垃圾、在轨维修等任务。在轨服务包含五个关键技术:对空间非合作目标的测量技术、接近停靠技术、抓捕机构技术,抓捕过程中接触碰撞动力学建模技术以及抓捕后的联合体镇定技术。其中,针对抓捕完成后形成的组合体的姿态控制技术,对于成功实施在轨操作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受到了普遍关注。在轨抓捕的目标航天器包括燃料耗尽的卫星、空间碎片、废弃卫星和敌方卫星等非合作航天器,其质量特性以及惯量特性通常是未知的。对非合作目标的抓捕也将使得最终的联合体航天器成为一个质量特性参数变化甚至构型变化的复杂非线性不确定系统。该系统动力学特性复杂、参数变化较大,这必然引起较大的干扰,使姿态控制系统和轨道控制系统面临失效的风险。这给组合体姿态控制器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此外,宇宙空间中还存在各种干扰力矩,并且星载执行机构非理想特性也会进一步增加系统的不确定性,为了成功实现各项航天任务,必须确保所设计的姿态控制算法在上述各种不确定性存在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确保较高的控制性能。
相对于传统的具有渐近收敛和指数收敛特性的控制方法,终端滑模(Y.Tang,“Terminal 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rigid robots,”Automatica,vol.34,no.1,pp.51–56,1998)(S.Yu,X.Yu,B.Shirinzadeh,and Z.Man,“Continuous finite timecontrol for robotic manipulators with terminal sliding mode,”Automatica,vol.41,no.11,pp.1957–1964,2005)控制具有很多优良特性:收敛速度更快、鲁棒性更强和控制精度更高等,因而适于一些要求较高的控制任务中。近来,基于终端滑模方法的控制器设计问题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注意,并涌现出较多的研究成果。例如,文献(E.Jin andZ.Sun,“Robust controllers design with finite time convergence for rigidspacecraft attitude tracking control,”Aerospace Science&Technology,vol.12,no.4,pp.324–330,2008)和(P.M.Tiwari,S.Janardhanan,and M.U.Nabi,“A finite-timeconvergent continuous time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for spacecraft attitudecontrol,”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Variable Structure Systems,pp.399–403,2010)基于传统的终端滑模面,提出了相应的有限时间姿态控制算法。此外,为了解决经典终端滑模控制中存在的控制奇异以及在远离平衡位置时系统收敛速度较慢等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终端滑模面及相应的控制算法。文献(K.Lu and Y.Xia,“Finite-timefault-tolerant control for rigid spacecraft with actuator saturations,”IETControl Theory&Applications,vol.7,no.11,pp.1529–1539,2013)以文献(Y.Tang,“Terminal 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rigid robots,”Automatica,vol.34,no.1,pp.51–56,1998)中的终端滑模面为基础,经过适当修正,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终端滑模面,设计了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器。文献(S.Wu,G.Radice,Y.Gao,and Z.Sun,“Quaternion-basedfinite time control for spacecraft attitude tracking,”Acta Astronautica,vol.69,no.1-2,pp.48-58,2011)通过在传统的终端滑模面函数中加入包含系统状态的线性项以加快系统收敛速度,构造了快速终端滑模面,并设计了快速有限时间姿态跟踪控制器。然而,文献(E.Jin and Z.Sun,“Robust controllers design with finite timeconvergence for rigid spacecraft attitude tracking control,”AerospaceScience&Technology,vol.12,no.4,pp.324–330,2008)(P.M.Tiwari,S.Janardhanan,andM.U.Nabi,“Afinite-time convergent continuous time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forspacecraft attitude control,”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Variable StructureSystems,pp.399–403,2010)(K.Lu and Y.Xia,“Finite-time fault-tolerant controlfor rigid spacecraft with actuator saturations,”IET Control Theory&Applications,vol.7,no.11,pp.1529–1539,2013)(S.Wu,G.Radice,Y.Gao,and Z.Sun,“Quaternion-based finite time control for spacecraft attitude tracking,”ActaAstronautica,vol.69,no.1-2,pp.48-58,2011)均要求系统不确定性的上界已知,这在实际环境中通常无法获得,所以为了增强控制器的鲁棒性和实用性,必须研究存在未知系统不确定性情形下的控制器设计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15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