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高光谱的杨梅中花色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100743.X | 申请日: | 2017-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2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鲍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平湖天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25 | 分类号: | G01N21/25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 | 代理人: | 郑海峰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谱 杨梅 花色 含量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高光谱测定花色苷含量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近红外高光谱的杨梅中花色苷含量测定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杨梅是我国的特色水果,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份有较大面积的种植。杨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多种活性物质,尤其含有丰富的花色苷。杨梅中的花色苷主要为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和抗衰老等作用(徐渊金.杨梅和桑椹花色苷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7.)。
花色苷在杨梅的成熟过程中逐渐积累,并在果实成熟时达到最大。杨梅花色苷是赋予杨梅颜色的主要物质,并对其风味、口感和营养价值等有重要影响,是决定杨梅感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花色苷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已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行业。杨梅是中国特色浆果资源,且含有丰富的花色苷。因此,研究杨梅中的花色苷含量有助于评价杨梅的营养价值,鉴定杨梅成熟度,对进一步开发杨梅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杨梅中花色苷含量的测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pH示差法,主要利用花色苷的色调和色度随pH值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而干扰物质特征光谱不随pH的改变而改变。结合朗伯-比尔定律可得出,在两个不同的pH值下,花色苷溶液的吸光度的差值与花色苷的含量成比例。然而大多数水果中不止含有一种花色苷,而且每种花色苷的消光系数都有稍微差别,所以测定的结果并非完全准确;另外一种是液相色谱法,主要利用液相色谱技术直接测定果实中花色苷的含量。液相色谱法测定花色苷含量十分精确,然而需要昂贵的检测设备,检测时间较长。
上述两种检测方法都需要对样品进行处理,会破坏检测样品,难以实现快速、大样本量的无损检测。近年来,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最大特点是结合光谱技术与计算机图像技术两者的优点,可获得大量包含连续波长光谱信息的图像块,由于其具有检测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产品品质与安全的无损检测。有相关专利采用高光谱检测酿酒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的含量(一种基于高光谱的酿酒葡萄果皮中花色苷含量测定的方法,ZL201310393516.2),其采用pH示差法测定葡萄皮花色苷含量,以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为当量,然而葡萄皮中花色苷种类很多,采用pH示差法测定并不能准确的测定葡萄皮中的花色苷含量,从而导致建模后预测的准确性有所偏差;同时其采用大范围光谱数据建模,导致测定时需要扫描大范围波长光谱数据。因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杨梅中花色苷含量,采集特征光谱波长数据建模,可以确保预测值的准确性,同时大大减少扫描波段,可实现快速、无损、精确的花色苷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高光谱的杨梅中花色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旨在实现无损、快速、大样本量的检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杨梅中花色苷含量的测定方法,该基于近红外高光谱的杨梅中花色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样本光谱的建立:
收集不同品种新鲜杨梅样本随机分配,建立校正样本集和检验样本集;对校正和检验样本集中的样本运用高光谱成像系统进行光谱扫描,其中镜头与样本距离为15~30cm,曝光时间为1~5s,样本移动速度为10~20mm/s,采集900~1700nm近红外波段高光谱图像,得到校正和检验样本集光谱;
2)样本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采集光谱后,使用体积百分比为40~80%的乙醇提取样本,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校正和检验样本中花色苷含量,以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作为标准品定量,HPLC检测波长为520nm;
3)样本光谱的预处理:
首先采用平滑法(移动平均平滑法(Moving Average)、卷积平滑法(Savitzky-Golay)、高斯平滑滤波(Gaussian filter)和中值滤波平滑(Median filter smoothing)等)对样本原始光谱进行处理,消除光谱噪声,提高分辨率和灵敏度;继续使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算法(Standard normal variate transformation,SNV)或多元散射校正算法(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处理,消除固体颗粒大小、表面散射以及光程变化对光谱的影响。预处理过程中根据需要剔除差异性较大的个别数据。
4)采用多元回归算法建立校正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平湖天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平湖天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07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