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纤维增强接地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0725.1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7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何迎春;葛明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高新区远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H01R43/00;H01B1/22;H01B1/24;H01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2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纤维 增强 接地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纤维增强接地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接地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接地是为保证电力,通讯,微电子设备等设备,建筑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手段。随着电力,微电子以及尖端科学的进步,对于接地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由于接地系统不良造成的设备损坏事故频频发生,特别是在雷雨季节接地装置发生腐蚀,使接地电阻值升高,使接地系统的热稳定性能降低,从而引发的设备因雷击而损坏也频频发生。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的不断增大,接地网安全运行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杆塔接地电阻的稳定性的要求也越高。目前电力系统接地体主要面临腐蚀和降阻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接地技术研究课题,提出了等离子接地棒等降阻技术,以及阴极保护防腐技术,但至今未从根本上解决接地腐蚀问题。电力系统接地网一般采用钢、铜、锌包钢、铜包钢等金属材料,价格昂贵,且易发生自然腐蚀,镀锌钢等电镀合金材料防腐效果差,在外力及环境因素作用下,硬质金属接地体与软质突然胶体之间易形成氧浓差电化学腐蚀,使其使用寿命缩短。铜的耐腐蚀能力是钢的3~4倍,过高的材料成本是限制其在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网应用的主要原因。铜包钢接地材料防腐性能较好,一般在接地体端部容易出现点腐蚀,当铜包钢接地体因自然因素发生扭曲或弯折时,表面铜覆盖层易破裂进而加速内部钢材料的腐蚀速率。目前接地材料普遍存在的问题,耐腐蚀性和柔性差、运输施工难度大、与土壤间隙大、易被偷盗以及高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传统的金属接地材料易腐蚀,强度差,柔性差、运输施工难度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改性纤维增强接地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先对木浆纤维进行发泡处理,使木浆纤维结构膨胀形成多孔木浆纤维,再将木浆纤维酸浸后洗涤干燥,得干燥物后加入混合铜盐溶液中,随后滴加还原剂,使铜盐还原反应,还原后物质放入管式炉中,通入氢气进一步进行还原,将铜离子还原成铜单质负载在多孔木浆纤维中后与石墨混合,压制成型后即可得到改性纤维增强接地材料,本发明利用木浆纤维和石墨制备得到的接地材料,耐腐蚀性强,而且其耐热性、柔性和导电性的性能优异,且便于加工,质量可控,同时成本也得到合理的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称取150~200g木浆纤维,按质量比1:5将木浆纤维与水混合,混合后依次加入3~5g偶氮二甲酰胺和2~4g吐温-80,先用1000~1200r/min转速搅拌混合10~15min,搅拌后加热至60~70℃,再以200~400r/min搅拌8~10h,搅拌后形成发泡浆料,过滤,收集滤渣,将滤渣置于蒸汽炉中,用90~95℃的水蒸汽处理30~50min,收集蒸汽处理后的木浆纤维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40~60℃温度下干燥12~15h,干燥后得多孔木浆纤维;
(2)按质量比1:10将上述多孔木浆纤维浸泡在质量分数15%硝酸溶液中,搅拌混合50~60min后过滤,得滤渣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将洗涤后的滤渣放入烘箱中,在60~80℃的条件下干燥5~7h,得干燥物,按质量比1:10将干燥物加入混合铜盐溶液中,搅拌混合30~40min后缓慢滴加10~15mL质量分数45%水合肼溶液,控制滴加速度为1~2滴/min,滴加结束后搅拌混合1~2h,搅拌后离心分离得沉淀物;所述的混合铜盐溶液是按质量比1:1:1:50,将硫酸铜、氯化铜和硝酸铜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合至固体溶解;
(3)将上述沉淀物放入烘箱中,在60~70℃温度下干燥8~10h,将干燥后的沉淀物置于管式气氛炉中,在氢气气氛保护下以2~4℃/min升温速率升温至300~400℃,保温2~4h后冷却室温,得负载铜多孔木浆纤维;
(4)按质量比1:3将上述负载铜多孔木浆纤维和石墨混合,混合后加入粉碎机中粉碎,过200~220目筛,得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置于模具中,先在15~20MPa压力下压制5~10min,随后升高压力至40~50MPa,保压压制10~15min后脱模,即可得到改性纤维增强接地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高新区远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高新区远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07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