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锈钢和塑料的结合件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100573.5 | 申请日: | 2017-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9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法亮;董晓佳;王成;张孟军;刘鸿章;唐红平;刘利强;李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C23C8/26;C23F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雅睿泉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42 | 代理人: | 王昭智;马佑平 |
| 地址: | 26103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 塑料 结合 及其 加工 方法 | ||
1.一种不锈钢和塑料的结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件包括不锈钢基材,所述不锈钢基材的表面上形成有蜂窝状细孔,所述不锈钢基材的表层经固溶渗氮处理形成有渗氮层,所述固溶渗氮处理的温度范围为100-1100摄氏度,渗氮氛围包括氮气和氨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渗氮层的厚度大于10nm,所述不锈钢基材上注塑成型有塑料材料,所述塑料材料嵌入所述蜂窝状细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和塑料的结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氮层的厚度范围为10-10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和塑料的结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状细孔的平均孔径范围为10nm-6μm,所述蜂窝状细孔从不锈钢基材的表面向内部延伸的平均深度范围为10nm-8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不锈钢和塑料的结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材料包括热塑性树脂和填充材料,所述填充材料在所述塑料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5-40%,所述填充材料包括尼龙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碳酸钙、碳酸镁、二氧化硅及黏土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不锈钢和塑料的结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至少包括聚苯硫醚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醇树脂、聚酰胺、聚碳酸酯和聚烯烃中的至少一种。
6.一种不锈钢和塑料的结合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不锈钢基材;在不锈钢基材的表面形成蜂窝状细孔;对所述不锈钢基材进行固溶渗氮处理,在所述不锈钢基材的表面形成渗氮层,所述固溶渗氮处理的温度范围为100-1100摄氏度,渗氮氛围至少包括氮气和氨气中一种,所述渗氮层的厚度大于10nm,在所述不锈钢基材的表面注塑塑料材料,使塑料材料的部分结构嵌在所述蜂窝状细孔中,形成不锈钢与塑料的一体化结合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合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做固溶渗氮处理之前,将不锈钢基材置于体积分数10-30%的酸性溶液中清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合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完成固溶渗氮处理后,将不锈钢基材置于保护性氛围中快速冷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合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固溶渗氮处理之后,对不锈钢基材进行润孔处理,将不锈钢基材浸入润孔剂中,之后取出干燥,所述润孔剂包括:对苯二甲酸、乙二胺四乙酸、对硝基苯磺酸、水溶性氨基酸、乙二胺、三乙醇胺、氨水、氯乙烷、环氧氯丙烷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合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化学蚀刻在所述不锈钢基材上形成蜂窝状细孔,将不锈钢基材置于30-90摄氏度的化学蚀刻液中浸渍10-120分钟,所述化学蚀刻液包括:硫酸、硝酸、磷酸、氢氟酸、硼酸、甲酸、丙酸、丁酸、褐藻酸、草酸、柠檬酸和己内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合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电化学蚀刻在所述不锈钢基材上形成蜂窝状细孔,以不锈钢基材为阳极,使待注塑塑料材料的区域发生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蚀刻的电压范围为5-60V,持续时间为10-10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057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8”字型连接环的双节棍
- 下一篇:一种新型网球训练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