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富硒土壤营养强化剂的干法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0486.X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5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鲍征宇;马明;梁中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C05D11/00 | 分类号: | C05D11/00;C05D9/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樊戎,冯超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土壤 营养 强化 法制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富硒土壤营养强化剂制备方法,具体地指一种高效富硒土壤营养强化剂的干法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硒是人体和动物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衰老和预防癌症等多项的功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人每天摄入硒量为40-400微克,中国营养协会给出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其中硒为60-400微克/天。大量的地质调查和营养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72%的地区为缺硒区,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摄入量约26微克,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协会推荐的标准。大量研究还表明,通过日常饮食补硒是目前最为安全可靠和可行的补硒途径。因此,基于膳食补硒的理念,近年来在中国营养协会和学术界的倡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全国各地正在广泛实施“全民补硒工程”、新兴富硒产业发展迅速。
富硒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富硒农业,富硒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富硒农产品硒含量的稳定达标,即合格的富硒农产品应该是通过富硒土壤经传统农业方式种植的、经过农作物植物转化吸收的富含有机硒的富硒产品,其特点是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稳控达标,符合富硒产品国家标准。
研究表明,作物硒含量高低主要受控于其生长的土壤硒含量及其形态,所以提高土壤硒含量、特别是提高利于植物吸收的有效态硒的含量是富硒作物种植的关键,也是富硒土壤营养强化剂产品设计的核心问题——即硒总量和有效态硒的含量。
目前常用的硒肥大多直接采用亚硒酸钠为硒源,制备液态肥或叶面肥,这种方法的弊端是:成本高、易流失(需要多次施肥)、施用者有中毒风险、特别是不宜用于茶叶和蔬菜等食叶类植物;同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在我国富硒作物传统种植区,更为常见的种植方法是利用富硒土壤,采用传统方法种植富硒作物,由于硒元素在自然界具有点状不均衡分布的特点,采用这种方法种植的作物硒含量难以保障,特点是不稳控达标,不符合富硒产品国家标准,因此不能标识富硒产品。
在富硒区研究还发现,土壤硒含量很高,种植的作物不一定富硒,其原因是土壤中生物可利用的有效态硒含量不高。通常,采用0.1mol/L的KH2PO4溶液提取环境样品中的生物可利用态硒,一般富硒岩石中生物有效硒不超过10%,大多数小于5%。可见,研发一种高效、便捷、经济、环保的活化方法,提高富硒岩石生物有效硒含量,是制备富硒土壤营养强化剂的技术关键。
从已经报道的岩石硒活化相关技术看,其主要问题是:
1、硒的活化率较低,导致其产品的生物利用率低,造成宝贵硒矿资源的大量浪费,长期大量使用还会造成农田土壤二次污染;
2、技术路线过于复杂、技术条件控制难度大、生产周期长,不适合规模化生产;
3、多采用湿法化学技术,大量使用化学试剂、同时产生废弃物排放,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4、产品应用的验证试验时间短、品种少、种植试验应用面积小,即产品应用推广的基础工作不够充分;
5、由于技术储备不够会不成熟等多方原因,目前在中国富硒区还没有一家规模化生产硒肥的实体工厂。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活化硒矿粉的方法(CN102703561B)”提及了利用微生物菌群发酵方法提高硒活化率,但其活化后的硒活化比率仅为26.4%,且整个活化流程长达近2个月。“一种提升硒矿粉中硒活化率的生产方法(CN102924130B)”专利中通过堆料活化,虽然将硒活化率提高至58.9%,但大量使用氧化性极强的高锰酸钾和双氧水,这将会破坏土壤原有的氧化还原电位,不利用可持续的农业种植和生产,同时加入的化学试剂繁多,工艺流程耗时保守估计在30个小时以上。“硒矿物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CN105085046A)”在上述专利技术(CN102924130B)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由3:1至3:2)掺入了秸秆、畜禽粪便及发酵菌类等产生的发酵产物,工艺流程更为繁杂,耗时更长,且实际科技含金量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04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竹制砧板防霉消毒处理装置
- 下一篇:钞票塑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