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自检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及现场自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99186.4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13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翁立坚;王勇俞;刘玉宝;王爱中;杨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9/00 | 分类号: | G08B29/00;G08B17/12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03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自检 线型 光束 烟火 探测器 现场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火灾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自检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及现场自检测方法,该探测器包括单片机、信号接收电路、信号回答电路,还包括线型光束电控减光模拟感烟光学自检电路,本发明实现了现场实时对探测器进行火灾探测灵敏度检测和故障诊断,如果探测器的火灾探测功能或灵敏度等性能指标异常则自检时发出报警信号,从而使本探测器在便捷有效的日常维护和现场检测、降低故障率和误报率、杜绝漏报火灾、确保火灾探测灵敏稳定等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上大大优于传统的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本产品为我国大空间建筑场所的消防安全提供了一种先进、可靠、实用、急需的火灾探测报警新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灾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自检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及现场自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大量应用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大空间建筑场馆消防工程,现实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由于该探测器在大空间建筑中安装跨度大、位置高、分布复杂、工况作业不方便、危险性较大、现场检测和日常维护十分困难,缺乏便捷有效的现场检测标定方法。
为了应付现场检测难,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检测方法:1)全然不顾火灾探测机理,用无线遥控或有线传输等方式进行虚假检测;2)探测器内设置干簧管,检测时抛开传感信息用磁铁启动假火警;3)采用不透光非量化物件遮挡光路的检测方法;这些不符合火灾探测原理、对产品性能不能起到真正检测作用的方法给消防安全带来了隐患。因此,消防监督管理部门、消防规范制修订机构和相关生产、设计、施工、使用单位迫切需要先进、可靠、实用、具有自检功能的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新产品,以及便捷、有效、合理的现场自检测试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光学自检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及现场自检测方法,为大空间建筑场所消防安全提供了一种先进、可靠、实用、急需的火灾探测报警新产品,为该类探测器在消防工程应用中长期存在和亟待解决的现场检测难题提供了一种合理、有效、便捷、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种光学自检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包括单片机、信号接收电路、信号回答电路,还包括线型光束电控减光模拟感烟光学自检电路;
所述的线型光束电控减光模拟感烟光学自检电路,包括红外发光管、可调节电压稳压管、第一三级管、第二三级管、第三三级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一个电容、一个二极管、红外光接收管和放大电路;
二总线的正极L+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同时连接可调节电压稳压管的输入端和电容的一端,电容的另一端同时连接二总线的负极L-、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机和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机,并接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机;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可调节电压稳压管的调节端和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可调节电压稳压管的输出端和红外发光管的阳极;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作为电压控制端与单片机相连接;红外发光管的阴极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七电阻的一端,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作为发光控制端连接单片机;所述的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红外光接收管相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相连接。
所述的红外发光管,其供电电压受控制端调节,具体如下:
正常状态时:控制端电压Vk<0.3V,红外发光管供电电压Vo=1.25[1+(R1+R2)/R5],R1表示第一电阻,R2表示第二电阻,R5表示第五电阻;
自检状态时:控制端电压Vk>0.6V,红外发光管供电电压Vo=1.25(1+R1/R5)。
所述的探测器,其个数为多个,每个探测器均设置有对应的地址号,所有探测器与配套火灾报警控制器之间采用二总线或四总线连接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91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