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日产水量测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98347.8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8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李俊阳;王生维;吴川;肖宇航;张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G01F11/28 | 分类号: | G01F11/28;G01F15/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黄彩荣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日产 水量 测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层气井出水量测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日产水量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煤层气井测定出水流量采用的都是涡轮流量计,这种流量计在使用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由于煤层气井多处于大山之上,工作环境恶劣,流量计需要常在露天条件下使用,而通常的涡轮流量计在这种条件下不易携带;
二、煤层气井的出水管管径大小不同,涡轮流量计安装不便;
三、煤层气井易产出煤粉,煤粉经过慢慢积累会附着在涡轮流量计的叶轮上,损坏流量计,造成测量精度降低。
上述三种情况会造成对煤层气井出水量的判断失误,这将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煤层气井生产状态的直观认识出现偏差,严重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亟需一种便于携带,易于操作,及测量精度高的煤层气井日出水量测定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日产水量测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流量计不便于携带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日产水量测定装置,包括测定部及盛液部;
所述盛液部与所述测定部可拆卸连接;
所述测定部上设置有计时装置、密度测量装置、重量测量装置及产水量显示装置;
所述盛液部包括盛液容器、进水管及密度测量口;
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盛液容器的顶部,所述密度测量口设置在所述盛液容器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计时装置包括计时控制开关、计时模块及计时显示器;
所述计时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计时模块开始及结束计时;
所述计时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计时模块所计的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密度测量装置包括密度计及密度测量模块;
所述密度测量模块用于读取及存储所述密度计所测得的密度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重量测量装置包括测量挂钩结构及重量测量模块;
所述重量测量模块用于读取及存储所述测量挂钩结构所测得的重量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挂钩结构设置在所述测定部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产水量显示装置包括中央处理模块及产水量显示器;
所述计时模块、所述密度测量模块及所述重量测量模块均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用于读取所述计时模块、所述密度测量模块及所述重量测量模块中的数据并计算日产水量;
所述产水量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的计算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测定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提手。
进一步地,所述盛液容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提手。
进一步地,所述盛液容器为长方体状封闭筒体。
进一步地,所述盛液容器包括顶板及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通过连接板组连接;
所述连接板组的数量为4个;
每个所述连接板组包括多个连接板;
所述连接板的形状为矩形,每个所述连接板组的多个所述连接板沿宽度方向成排对齐设置;
每个所述连接板组的相邻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柔性材料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日产水量测定装置,进水管与井口产液管相连接,煤层气井产出液由进水管进入盛液容器内,当产出液开始进入盛液容器时,计时装置开始记录测定时间,盛液容器收集了一定量的产出液后,断开进水管,同时停止计时,重量测量装置测量收集的产出液的重量,密度测量装置测量收集的产出液的密度,测定部由此得出单位时间产水量,进一步得出日产水量,并由产水量显示装置显示,本装置易于操作,测量精度高,盛液部与测定部可拆卸连接,便于携带,解决了现有的流量计不易于携带,成本偏高的问题,适于进行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日产水量测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日产水量测定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日产水量测定装置中盛液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日产水量测定装置中盛液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测定部;2-盛液部;3-计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83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脉冲式流量精确测量与控制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双向摺叠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