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水坡坡肩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98232.9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74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应;邬如彪;朱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C04B28/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坡坡 防护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水坡坡肩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坡体,沿着坡体方向自上而下分别设有混凝土平台、石块层、挡料装置、模袋层和混凝土基层,石块层中喷灌有混凝土混合体,挡料装置包括挡料板,模袋层包括土工模袋。施工方法包括:(a)坡体坡面清理;(b)混凝土平台和混凝土基层同时进行混凝土浇筑;(c)土工模袋铺设;(d)挡料装置安装;(e)挡料板与处于最上层的土工模袋固定连接;(f)土壤回填层设置;(g)石块层中石块摆放;(h)石块层中石块缝隙间喷灌砼;(i)石块层养护。本发明能防御越浪的集中冲刷,加大越浪量,防护效果好,抵御海浪冲蚀的强度增加,延长了坡面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背水坡坡肩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水坡坡肩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生产实践活动中,随着铁路、公路、库区或场地等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涉及了大量的边坡工程技术课题,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应用有关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岩土工程学和土力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成果,积累了丰富的边坡工程经验,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向山区延伸和发展,由于其技术等级较高,且我国山区、沿海地区地形条件困难、地质结构复杂、地质环境背景脆弱,深挖高填十分普遍,边坡工程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地区,对于边坡的结构有较为严格的需求,需要能够抵御一定强度的海浪。现有的背水坡坡肩结构一般,不能够抵御风浪较大的情况,当遇到风浪较大的情况时容易出现坍塌,所以需要对坡面的结构进行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背水坡坡肩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能防御越浪的集中冲刷,加大越浪量,防护效果好,抵御海浪冲蚀的强度增加,延长了坡面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水坡坡肩防护结构,包括坡体,其特征在于:沿着坡体方向自上而下分别设有混凝土平台、石块层、挡料装置、模袋层和混凝土基层,混凝土平台与石块层相互拼接,石块层中喷灌有混凝土混合体;挡料装置包括挡料板,相邻两块挡料板之间相互拼接,挡料板的后端设有木板,木板固定于坡体中,相邻两块木板之间相互连接,挡料板的前端设有固定块;模袋层包括土工模袋,沿坡体方向的上下相邻两个土工模袋之间连接,土工模袋的两侧设有限位件,相邻两个土工模袋上的限位件之间设有麻绳,处于最上层的土工模袋上的限位件与固定块固定连接,处于最下层的土工模袋抵在混凝土基层上,挡料板和土工模袋上设有土壤回填层。
进一步,挡料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挡料板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凸起部,相邻两个第二凸起部之间形成限位槽,第一凸起部与限位槽相匹配,当相邻两块挡料板之间相互拼接时,将其中一块挡料板上的第一凸起部卡入到另一块挡料板上的限位槽中,增加挡料板之间的相互作用。
进一步,挡料板的后端设有锁扣,木板设有锚固孔,锚固孔与锁扣上下对齐,锚固孔与锁扣之间设有锚杆,锚杆设于坡体中,对挡料板的后端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安装后的挡料板整体具有挡住石块的作用。
进一步,相邻两块木板之间设有U型钢,U型钢卡紧木板的侧面,当相邻两块木板的端部相互贴紧时,在相邻两块木板之间套入U型钢,再采用老虎钳对U型钢挤压,U型钢卡紧木板的侧面,实现相邻两块木板之间固定连接。
一种背水坡坡肩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坡体坡面清理:对坡面进行清理,将坡面上松散的浮石和岩渣清除干净,将坡面上的障碍物清除,然后用碎石补砌空洞,再采用反铲式挖掘机对喷面石料的表面进行平整压实;
(b)混凝土平台和混凝土基层同时进行混凝土浇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未经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82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