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RBBP4靶向多肽和抗肿瘤多肽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097123.5 申请日: 2017-02-22
公开(公告)号: CN106699850B 公开(公告)日: 2020-06-05
发明(设计)人: 童强松;郑丽端;李聃;宋华杰;叶霖;方二虎;杨枫;王晓静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主分类号: C07K7/08 分类号: C07K7/08;C07K19/00;A61K38/10;A61P35/00
代理公司: 武汉泰山北斗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50 代理人: 程千慧
地址: 430022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rbbp4 靶向 多肽 肿瘤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RBBP4靶向多肽和一种抗肿瘤多肽及其应用。所述RBBP4靶向多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抗肿瘤多肽包括RBBP4靶向结构域和穿膜结构域,所述RBBP4靶向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的抗肿瘤多肽的穿膜结构域本身没有细胞毒性,但连接RBBP4靶向结构域后,有明显的抑制肿瘤增殖、迁移侵袭的效应。本发明的抗肿瘤多肽,不仅可以单独作为抗肿瘤的生物治疗药物,还有望结合其他治疗方式来抑制肿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肿瘤靶向治疗领域,更特别地,涉及一种RBBP4靶向多肽和一种抗肿瘤多肽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世界范围内一个主要的致死因素。常规的肿瘤治疗手段包括化疗、放疗、手术切除等。但这些方法通常会对机体的正常组织带来损伤,造成很大的毒副作用,给肿瘤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特异性高、疗效显著的肿瘤靶向治疗方法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肿瘤靶向疗法指通过干扰参与肿瘤细胞发生、发展和扩散相关的特殊分子,进而抑制肿瘤进展的治疗方法。肿瘤靶向疗法区别于传统化疗,有其特定的靶标分子,人们也正在努力开发各种肿瘤靶向疗法。目前认为,靶向性多肽是比较理想的肿瘤靶向治疗手段,具有以下优势:1)血浆清除速度快,亲和力高,特异性强;2)良好的组织穿透性,能被肿瘤细胞摄取;3)易于化学合成,且免疫原性低,可避免单克隆抗体治疗的不足。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应用肽库技术寻找可能与肿瘤细胞特异结合的短肽,以达到靶向治疗肿瘤的目的。

多梳抑制复合物2(PRC2)是一类重要的表观遗传抑制复合物,能通过调控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27),抑制基因的转录。PRC2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相对于正常细胞,肿瘤细胞中PRC2复合物对抑癌基因的抑制活性显著增强。PRC2在肿瘤中的关键作用使得它成为肿瘤表观遗传疗法的重要靶标。PRC2与多种肿瘤,如结肠癌、乳腺癌、白血病、肝癌、口腔癌的相关性已引起人们日益增多的关注。

人类PRC2复合物由四个核心组分组成,即,胚胎外胚层发育蛋白(EED)、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Zeste人12同源物1抑制因子2(SUZ12)和RBBP4。其中,EZH2是核心催化亚基,RBBP4与SUZ12负责结合核小体,EED能增强EZH2的催化作用。已有多项研究针对EZH2设计多肽及药物,抑制其功能,达到治疗肿瘤的作用,然而尚缺乏针对RBBP4蛋白设计的多肽或药物研究。

RBBP4蛋白是WD40家族中的一员,定位于细胞核内,能直接结合组蛋白H3-H4复合物,也参与多种组蛋白结合复合物的形成;除PRC2复合物以外,RBBP4参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复合物、核小体重塑脱乙酰基酶(NuRD)复合物的形成,调节染色质结构及功能。对RBBP4进行靶向结合,能削弱PRC2复合物的形成,并抑制其催化活性,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细胞穿膜肽(CPP)是一类具有很强穿透细胞膜能力的短肽,具有正电荷,既可以从生物体内提取,也可以通过人工合成。该多肽可以直接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浆和细胞核,有利于进一步作为载体携带药物进行抗肿瘤治疗。同时,对正常组织毒副作用小,从根本上改善基因治疗的安全与伦理问题。对进一步研制高效、安全的靶向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可望推动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与进程。

因此,需要构建一种既能靶向肿瘤细胞,又能高效入胞的新型多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发明人制备了一种靶向RBBP4的多肽,并将该多肽与细胞穿膜肽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达到既有靶向肿瘤细胞,又具有高效入胞的效果。

基于该研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RBBP4靶向多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RBBP4靶向多肽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71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