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97021.3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3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邱明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联天晟工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30 | 分类号: | B32B3/30;B32B33/00;B32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72 | 代理人: | 张会会,段宇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沥青 防水 卷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卷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防水卷材是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其主要用于建筑墙体、屋面、隧道、公路、以及垃圾填埋场等处,可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等作用。可见,防水卷材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的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传统的防水卷材,其施工方法有冷粘法和热熔法,其中,在地铁隧道、化工储罐等不允许使用明火的场合,只能使用冷粘法施工,冷粘法施工的过程大致可为:在基面涂刷粘接剂,将防水卷材的一个表面铺贴在基面上。
但当铺贴后发现尺寸或平整度等问题时,需要将卷材收卷并返工,此时卷材的一个表面已经有了粘接剂,收卷后很容易两个表面粘到一起而造成无法重复使用,从而造成了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以实现防水卷材的可重复利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加的第一隔离层、第一沥青层、胎基层、第二沥青层和第二隔离层,所述第一隔离层靠近所述第一沥青层的表面与所述第一沥青层贴合,所述第二隔离层靠近所述第二沥青层的表面与所述第二沥青层贴合,所述第一隔离层远离所述第一沥青层的表面和所述第二隔离层远离所述第二沥青层的表面均为不粘面,所述不粘面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凸棱;所述第一沥青层和所述第二沥青层均为弹性体改性沥青层,所述弹性体改性沥青层包括热塑性弹性体。
本发明所提供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施工过程中,因第一隔离层的不粘面上有凸棱,施工人员沿着凸棱很轻易地就可将第一隔离层从卷材上撕下来,从而施工人员将防水卷材的第一隔离层的对应表面粘贴在基面上时,因为第一隔离层已经被撕掉了,并不会影响到防水卷材与基面之间的粘合;若粘贴好后发现基面与防水卷材之间有空隙等问题,可将防水卷材从基面上撕下来,并重新卷成卷材状,以重新粘贴,这时,由于防水卷材的第二隔离层的不粘面没有粘性,因此防水卷材的两个面并不会粘贴在一起,从而,防水卷材可被重复利用。同时,撕掉的隔离层也可被重复利用,进一步实现了的防水卷材的可重复利用性。
除此之外,本发明中的防水卷材的沥青层为添加了热塑性弹性体的弹性体改性沥青层,因此具有耐热、耐寒、耐腐蚀、抗老化、热塑性好、抗拉力大、延伸率高、抗撕裂性强等优点。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将胎基层展开;步骤S2:将热塑性弹性体加入沥青,形成备用沥青;步骤S3:使喷涂后的胎基层通过浸油槽,进行沥青预浸渍;步骤S4:使预浸后的胎基层通过涂油槽,进行第二次沥青浸渍,在胎基层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沥青层,胎基层的下表面形成第二沥青层;步骤S5:在第一沥青层远离胎基层的一面上形成与第一沥青层贴合的第一隔离层,在第二沥青层远离胎基层的一面上形成与第二沥青层贴合的第二隔离层;步骤S6:在第一隔离层远离第一沥青层的表面上形成第一不粘面,在第二隔离层远离第二沥青层的表面上形成第二不粘面;步骤S7:在第一不粘面上形成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一凸棱,在第二不粘面上形成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二凸棱;步骤S8:对上述步骤形成的结构进行辊压及辊筒冷却,形成沥青带材;步骤S9:将沥青带材进行烘干,收卷。
本发明所提供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与上述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截面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步骤S2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隔离层; 20—第一沥青层;30—胎基层;
40—第二沥青层; 50—第二隔离层;100—不粘面;
101—凸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联天晟工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中联天晟工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70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