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狭小间距的支护桩锚索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96127.1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7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洋;魏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汤俊明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护桩 锚索 施工 腰梁 边坡稳定性 高度位置 单数 补强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支护桩施工,尤其涉及一种支护桩锚索施工方法。狭小间距的支护桩锚索施工方法,它包括:步骤一,根据设计将支护桩锚索按照1‑N进行编号;步骤二,施工单数编号的支护桩锚索,并施工腰梁;步骤三,在双数编号支护桩锚索的正上方或正下方间距H处施工双数号支护桩锚索;步骤四,在双数号支护桩锚索高度位置上施工补强腰梁。本发明适合间距狭小的支护桩锚索施工,保证边坡稳定性、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护桩施工,尤其涉及一种支护桩锚索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一般锚索施工而言,锚索钻孔直径为Φ130mm~Φ180mm不等,亦即桩间距应不小于130mm方能顺利施工锚索钻孔。而在基坑支护、边坡支护等边坡支护过程中,由于施工误差、地质原因导致桩体扩径、钢筋笼倾斜或偏移等问题,往往会导致边坡支护桩桩间距过小甚至没有间距,这就使得穿越桩间成孔的锚索施工难度大幅增加,甚至不可能。而在施工现场,如若省略掉该部分锚索,势必对边坡稳定性/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狭小间距的支护桩锚索施工方法。本发明适合间距狭小的支护桩锚索施工,保证边坡稳定性、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狭小间距的支护桩锚索施工方法,它包括:
步骤一,根据设计将支护桩锚索按照1-N进行编号;
步骤二,施工单数编号的支护桩锚索,并施工腰梁;
步骤三,在双数编号支护桩锚索的正上方或正下方间距H处施工双数号支护桩锚索;
步骤四,在双数号支护桩锚索高度位置上施工补强腰梁。
所述的狭小间距的支护桩锚索施工方法,所述H数值根据上层/下层围护梁间距确定为0.5-1m。
所述的狭小间距的支护桩锚索施工方法,所述补强腰梁的腰梁尺寸、配筋等与原设计腰梁相同。
所述的狭小间距的支护桩锚索施工方法,它还包括:步骤五,计算复核,如若安全系数依然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则在双数编号锚索两侧继续增加补强锚索数量及腰梁长度。
本发明在不降低安全系数的同时,可以考虑将桩间距过小区域锚索省略,通过增加或降低标高的方式,将该区域锚索所承受荷载通过补强腰梁分摊传递至临边桩间距满足锚索施工要求的桩间锚索,从而达到兼顾安全性与可行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始设计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立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对于桩锚支护边坡稳定问题,边坡或基坑工程中,由于施工误差、地质原因导致桩体扩径、钢筋笼倾斜或偏移等问题,往往会导致边坡支护桩桩间距过小甚至没有间距,这就使得穿越桩间成孔的锚索施工难度大幅增加,甚至不可能(见附图1,锚索1、3可正常成孔,两者之间的锚索2由于桩间距过小,无法成孔施工)。
2、放弃锚索2在原坐标、高程处进行施工,通过腰梁5连接锚索1、3,此时,桩后部分土压力通过腰梁传递至锚索1、3。
3、在锚索1、3上方/下方高度H标高处,分别施工锚索2、4(见附图2)。
4、在锚索1、3上方/下方高度H标高处,施工补强腰梁6,腰梁尺寸、配筋等可与原设计腰梁相同(见附图1)。
5、待锚索水泥浆、腰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强度后进行张拉、锁定。
6、锚索2、4间接弥补了因锚索2缺失所造成的锚固力不足,必要情况下,需要通过设计计算复核,如若安全系数依然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则可以在锚索2、4两侧继续增加补强锚索数量及腰梁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61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