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网络支付的安全预警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94656.8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8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林文钦;许国爱;汤楚明;王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G06Q20/40;G06Q20/42;G06Q20/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邓云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网络 支付 安全 预警 方法 装置 | ||
一种应用于网络支付的安全预警方法及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网络支付请求,网络支付请求包括收款方信息,收款方信息包括收款方银行账户、收款方社交平台账号中的一种或两种;向关联的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包括收款方信息的查询请求,接收关联的数据库服务器返回的查询响应,查询响应包括关联的数据库服务器对收款方信息进行查询获得的查询结果,根据查询结果判断收款方信息的账户安全类型;关联的数据库服务器包括第一数据库服务器、第二数据库服务器、第三数据库服务器及第四数据库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根据账户安全类型对网络支付请求进行安全预警处理。该实施例可智能判断收款方是否存在安全风险,提高网络支付行为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网络支付的安全预警方法以及一种应用于网络支付的安全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网络转账和支付时,例如通过银行交易平台、即时通信工具、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各种平台进行转账时,如何避免进行转账的用户是因为上当受骗而作的转账,以提高安全性,成为网络金融的信息安全应用中的重要内容。在目前所采用的方式中,以即时通信工具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例,通常是在转账过程中提醒用户确认对方的信息,避免资金损失或被骗。然而,每次转账、支付的交易过程中都提醒用户确认对方信息,并不能从根本上预防因诈骗而导致的转账、支付等行为的发生。目前较为有效的机制是基于实名制进行,如果对方未实名,则会拦截用户的转账、支付行为。这种机制能够避免对方因虚心不愿意表露真实身份而导致的转账、支付行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行骗方都不会实名制,存在安全漏洞,因此也并不能从根本上防止因诈骗而导致的转账、支付等行为的发生,而且还很可能会拦截掉一些正常的转账、支付行为。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网络支付的安全预警方法及应用于网络支付的安全预警装置,其可以智能判断收款方是否存在安全风险,提高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网络支付的安全预警方法,包括步骤:
接收终端发送的网络支付请求,所述网络支付请求包括收款方信息,所述收款方信息包括收款方银行账户、收款方社交平台账号中的一种或两种;
向关联的数据库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包括所述收款方信息,所述关联的数据库服务器包括第一数据库服务器、第二数据库服务器、第三数据库服务器以及第四数据库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数据库服务器、第二数据库服务器、第三数据库服务器、第四数据库服务器分别为存储举报信息的举报信息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标记的账户信息的第一账户数据库服务器、存储与已标记的移动终端号码关联的账户信息的第二账户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社交平台用户的登录地址的登录地址数据库服务器中的任意一种;
接收所述关联的数据库服务器返回的查询响应,所述查询响应包括所述关联的数据库服务器对所述收款方信息进行查询获得的查询结果,并根据所述查询结果判断所述收款方信息的账户安全类型;
根据所述账户安全类型对所述网络支付请求进行安全预警处理。
一种应用于网络支付的安全预警装置,包括:
支付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网络支付请求,所述网络支付请求包括收款方信息,所述收款方信息包括收款方银行账户、收款方社交平台账号中的一种或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46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