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复合除尘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93543.6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3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施力仁;孙平;施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道享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1/04;B01D53/7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肖宇扬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复合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袋复合除尘器,特别是一种具有喷淋除尘装置的高效电袋复合除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经济、科技发展带来福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特别是我国华北及华中地区近几年受到严重空气污染的困扰,其中燃煤飞灰颗粒是我国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而燃煤电厂及工业锅炉产生的污染物是燃煤飞灰颗粒及含硫气体的主要来源。
申请号为CN200910261104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电袋复合除尘器,包括多个滤袋排和多个电场通道形成的电袋混合区,电场通道和各所述滤袋排大体平行且间隔设置,相邻的阳极板间隙形成气流通路,流经电场通道的烟气经气流通路进入滤袋排,与电场通道相邻的每一个滤袋的外侧均设有一块阳极板,且阳极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滤袋的直径,以便阳极板隔开滤袋和电场通道的放电极。该发明通过电袋混合方式提高了除尘器的除尘效果,但电袋混合区除尘压力较大,会导致电袋除尘器内滤袋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增加,同时除尘器对细颗粒物的捕集效率仍然较低,除尘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通过对电袋复合除尘器改进,增加喷淋除尘装置,利用喷淋装置除去烟气中的大部分灰尘颗粒,减轻电袋复合除尘装置的除尘压力,提高除尘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复合除尘器,所述复合除尘器包括喷淋除尘装置、电袋复合除尘装置,所述喷淋除尘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下部设有烟气导入口,所述塔体底部设有灰斗,所述塔体内部由下至上设有多个喷淋装置,所述塔体顶部安装有烟气监测装置、烟气出口阀和电袋除尘装置导入阀;所述电袋复合除尘装置包括前静电除尘区和后布袋除尘区,所述前静电除尘区的烟气入口处安装有加热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烟气导入口设置放电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装置内装有喷淋液,所述喷淋液包括有机阳离子絮凝剂、乳化剂、无机盐和水,其中,阳离子絮凝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001~0.5%,乳化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001~1%,无机盐的质量百分比为0.5%~2%,水的质量百分比为96.5%~99.9%。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阳离子絮凝剂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烷基烯丙基氯化铵、高级阳离子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乳化剂为月桂醇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松香酸聚氧乙烯酯、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无机盐为碳酸钾、碳酸钠、氯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前静电除尘区包括多个阳极板和放电极,所述阳极板为人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后布袋除尘区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除尘布袋。
进一步的,所述塔体内部喷淋装置不少于4个。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装置采用半环形框架,所述半环形框架上设有多个喷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电袋复合装置前设置喷淋装置,使烟气先经过喷淋装置除去其中部分灰尘,再进入电袋复合装置进行电袋除尘,降低了电袋复合装置的除尘压力,提高滤袋的使用寿命,并通过集成喷淋、静电、布袋三种除尘方式,达到高效除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三喷淋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塔体,2、烟气导入口,3、灰斗,4、喷淋装置,41、,42、,43、,5、烟气监测装置,6、烟气出口阀,7、电袋除尘装置导入阀,8、加热装置,9、前静电除尘区,91、阳极板,92、放电端,10、布袋,11、放电装置,12、灰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高效复合除尘器进行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道享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道享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35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