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热源温差发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093100.7 | 申请日: | 2017-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5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 发明(设计)人: | 袁文华;朱治国;伏军;吴浩;黄奇林;马传武;何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阳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2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源 温差 发电 系统 | ||
1.一种多热源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热源集热模块、温差发电模块和冷却模块,所述的多热源集热模块和冷却模块分别与温差发电模块形成热源回路和冷源回路,其中温差发电模块包括矩形冷却水管(9)、温差电模块组(10)和矩形换热管(11),温差电模块组(10)位于中间,矩形冷却水管(9)和矩形换热管(11)位于温差电模块组(10)的两侧,三者依次紧密叠加,温差电模块组(10)的输出端口依次与DC/AC转换模块(8)和变压器(5)连接;多热源集热模块包括太阳能集热板(1)、太阳能聚光板(2)、中低温储热塔(3)和高温储热塔(4),所述的矩形换热管(11)的出口管路依次经过太阳能集热板(1)、中低温储热塔(3)、太阳能聚光板(2)、高温储热塔(4),并返回至矩形换热管(11)的进口,形成热源回路,在中低温储热塔(3)和太阳能聚光板(2)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单向阀(18);冷却模块包括冷却水塔(13)和风冷散热器(14),所述的矩形冷却水管(9)的出口管路依次经冷却水塔(13)和风冷散热器(14),并返回至矩形冷却水管(9)的进口,形成冷源回路,所述热源回路和冷源回路均设有循环水泵(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热源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炉(6),所述的加热炉(6)的进口与矩形换热管(11)的出口连通,加热炉(6)的出口与高温储热塔(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热源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器(7),所述的换热器(7)的进口与矩形换热管(11)的出口连通,换热器(7)的出口与高温储热塔(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热源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换热管(11)出口的支管路上均设有截止阀(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热源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源回路和冷源回路均设有流量计(20),所述的中低温储热塔(3)和高温储热塔(4)上分别设有温度计(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热源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差电模块组(10)连接方式采用阵列形式,在温度分布相同的区域将模块串联起来,串联起来的模块组之间并联,进行分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热源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热源集热模块及该模块内个各结构之间的连接管(15)均用保温材料进行隔热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热源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冷却水管(9)、温差电模块组(10)和矩形换热管(11)表面布置导热硅脂,并通过夹紧装置(24)使三者紧密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热源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紧装置(24)为包括上板、下板以及连接上板和下板的螺栓(25),所述的上板和下板分别置于的温差发电模块两侧,螺栓(25)分布与温差发电模块四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热源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冷却水管(9)和矩形换热管(11)分别设有热电偶(21),所述的热电偶(21)与温控仪(1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循环水泵(19)与温控仪(1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阳学院,未经邵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310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主适应变频压电式能量收集器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车载温差发电驱蚊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