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解电容器用引线端子、电解电容器以及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91614.9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0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山崎学;荒木治人;日比野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G9/008 | 分类号: | H01G9/008;H01G9/145;H01G13/00;H01G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肖华 |
地址: | 日本滋贺***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电容 器用 引线 端子 电解电容器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解电容器用引线端子、电解电容器以及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可抑制连接片端子的平板部的毛刺所引起的电极箔的损伤而不会导致制造成本上升、而且可抑制连接片端子的平板部与棒状部的边界部产生龟裂的电容器用引线端子。本发明的引线端子包括由金属棒形成的连接片端子和与连接片端子的一端连接的引线,连接片端子在一端侧具有棒状部,且在另一端侧具有平板部,平板部是通过将金属棒冲压加工成平板状并沿厚度方向朝一方向对外周进行切割而形成,在平板部的一面上的棒状部与平板部之间的第1边界部和平板部的另一面上的棒状部与平板部之间的第2边界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加强部,第1边界部的形状与第2边界部的形状不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电容器用引线端子、电解电容器以及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解电容器用引线端子包括由金属棒形成的连接片端子和与连接片端子的一端连接的引线。连接片端子在一端侧具有棒状部,且在另一端侧具有平板部。平板部是通过将金属棒的一部分冲压加工成平板状并沿厚度方向对其外周进行切割而形成的。
如此制造出的引线端子被投入至引线连接装置,通过零件供料器加以输送,使得连接片端子的平板部载置于电极箔的一面。
继而,通过铆接等将连接片端子的平板部固定在电极箔上,并在正极侧的电极箔与负极侧的电极箔之间夹有隔膜的状态下将两电极箔呈卷状地卷绕在一对连接片端子的周围而形成电容器元件。
然后,将电解液浸渗至该电容器元件,并将从电容器元件中突出来的一对引线穿插至圆盘状的密封体上所形成的一对通孔中的任一方。继而,将电容器元件及密封体收纳至有底圆筒状的外壳内,并对外壳的开口端进行卷压加工,从而将密封体固定在外壳的开口端。
以上述方式制造的电解电容器存在如以下所述的问题。即,在制造引线端子的连接片端子时,是沿厚度方向朝一方向对平板部的外周进行切割,因此成为从平板部的一面的外周突出有毛刺的状态。当这种毛刺接触到电极箔时,有电极箔损伤而导致电容器性能受损之虞。
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有一种消除了上述问题的引线端子的制造装置。
在该制造装置中,形成连接片端子的平板部的外周的切割机构包括切入用切刃和配置在切入用切刃下方的切除用切刃。
在金属棒的一部分被冲压加工成平板状之后,该切割机构首先使切入用切刃下降而在平板状的部分的外周形成切入线。
然后,切割机构使切除用切刃上升而沿切入线将切入线的周围的部分切除。
如此形成的平板部不易从其两面突出毛刺,因此可抑制卷绕在平板部的周围的电极箔因毛刺而损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3471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的情况下,在形成连接片端子的平板部的外周时,需要使切入用切刃下降而形成切入线的工序和使切除用切刃上升而去除切入线的周围的部分的工序这两道工序,因此,存在连接片端子的制造工时增加而导致制造成本上升这一问题。
此外,近年来,在汽车等所使用的引线端子中,当因振动而导致负荷反复作用于连接片端子的平板部与棒状部的边界部时,存在边界部产生龟裂的情况,因此业界希求能够抑制这种不良情况的发生的引线端子。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连接片端子的平板部的毛刺所引起的电极箔的损伤而不会导致制造成本上升、而且可抑制连接片端子的平板部与棒状部的边界部产生龟裂的电容器用引线端子。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湖北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16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