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用电锤打孔托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9873.8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5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欣;王双林;侯芳;党华;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欣 |
主分类号: | B25D17/28 | 分类号: | B25D17/28;B25D1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53200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用电 锤打 托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托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电锤打孔托架。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常需要用电锤对墙面进行打孔,有时更需要对屋顶进行打孔,然而房屋具有一定的高度,施工人员通过搭建梯子进行高空作业很不安全,一般用电锤打孔托架会方便许多,然而由于用打孔托架进行打孔时,托架高度太高会引起打孔时的不稳定,并且打孔时会有灰尘和粉末掉落,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用电锤打孔托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建筑用电锤打孔托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同轴固定连接液压缸,所述底座下端设有顶杆,所述顶杆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顶板,所述液压缸远离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液压缸的一侧固定连接电锤,所述支撑柱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上的半圆形防护罩,所述支撑柱外表面固定四个水平的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远离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竖直的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内部中空,且其内部靠近第一支杆的一端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连接着活动杆伸出第二支杆外,所述活动杆远离弹簧的一侧连接吸盘,所述吸盘与活动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杆为液压装置。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连接四个万向轮,且万向轮和顶杆间隔排列。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上设有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防护罩靠近支撑柱的底部开有落料口,所述落料口通过挡板密封,所述挡板一端与防护罩靠通过合页连接,另一端通过锁扣与防护罩靠连接。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用电锤打孔托架,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可以极大地增加电锤打孔时的稳定性,防护罩可以收集打孔时高空落下的灰尘和粉末,以防工作人员眼睛受伤,万向轮能够让打孔支架移动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用电锤打孔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用电锤打孔托架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支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顶杆2、液压缸3、支撑柱4、第一支杆5、第二支杆6、防护罩7、电锤8、顶板9、万向轮10、吸盘11、活动杆12、弹簧13、挡板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建筑用电锤打孔托架,包括底座1,底座1同轴固定连接液压缸3,底座1下端设有顶杆2,底座1的下表面设有四个万向轮10,且万向轮10和顶杆2间隔排列,顶杆2为液压装置,在进行打孔时,顶杆2进行液压伸出,支撑打孔托架,打孔完毕后,可以将顶杆2收缩,通过万向轮10进行托架的移动。
顶杆2远离底座1的一端固定连接顶板9,液压缸3远离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支撑柱4,支撑柱4远离液压缸3的一侧固定连接电锤8,支撑柱4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上的半圆形防护罩7,所述防护罩7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进行打孔作业时,防护罩7可以收集打孔区域落下的灰尘和粉末,避免施工人员的眼睛受到伤害,防护罩7靠近支撑柱4的底部开有落料口,所述落料口通过挡板14密封,所述挡板14一端与防护罩靠11通过合页连接,另一端通过锁扣与防护罩靠11连接,当防护罩7内的灰尘增多时,通过打开挡板14来清除灰尘。
支撑柱4外表面固定四个水平的第一支杆5,第一支杆5远离支撑柱4的一端固定连接竖直的第二支杆6,第二支杆6内部中空,且其内部靠近第一支杆5的一端设有弹簧13,弹簧连接着活动杆12伸出第二支杆6外,活动杆12远离弹簧13的一侧连接吸盘11,吸盘11与活动杆12连接,活动杆12上设有刻度线,可以根据刻度线来测量钻孔的深度。当电锤8需要打孔时,第二支撑杆6通过液压缸3的作用上升到高处与施工顶面接触,由于施工面可能高低起伏,所以通过弹簧13和活动杆12连接的吸盘11可以很有效的保证第二支撑杆6在顶面工作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欣,未经李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98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