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装配式异形桩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089179.6 | 申请日: | 2017-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9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 发明(设计)人: | 周兆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兆弟 |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E02D27/12;E02D5/58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33233 | 代理人: | 陈龙 |
| 地址: | 315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异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装配式异形桩。
背景技术
为适应大型地下建筑,桩基础也需要使用大型预制桩,特别是地下室围护,汽车越来越多,停车位远远不够,那么就需要大型的地下停车场,要建造大型的地下室就需要大型的预制桩,大型的预制桩在制作过程中速度慢,特别是异形桩,由于异形桩形状特殊,受力好,节约材料,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向。在地下室建造过程中,考虑到节约成本、便于装配从而加快工期等因素,人们迫切需要得到一种异形桩。
本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一种预制混凝土异型桩模具[申请号:201620045803.3],包括模具壳体,所述模具壳体包括一个或多个横梁,所述横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横梁垂直的侧梁,所述侧梁的两侧分别设置可对应卡接的上台阶和下台阶,两个侧梁的连接端通过上台阶和下台阶进行卡接,防止两个异型桩之间侧移,增加整体结构的抗压性和抗变形,所述模具壳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端头板,所述端头板上设置有多个拉伸孔,两个所述端头板之间通过螺栓组件在多个所述拉伸孔内固定有多个拉伸筋,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预制混凝土异型桩模具制造出的异型桩能简单、高效的传递弯矩、剪力,减少原材料,提高桩材的经济性能。但是该异形桩制桩及运输过程存在一定的不便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装配式异形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可装配式异形桩,包括至少两个装配体,不同的装配体之间能够相互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异形桩,且所述的异形桩内部至少设有一个呈中空状的桩体通道。
在上述的可装配式异形桩中,所述的装配体的侧壁上埋设有固定在装配体内部的连接构件,不同的装配体相互靠近时能通过连接构件在径向上实现连接从而得到一个异形桩。
在上述的可装配式异形桩中,不同的装配体上具有形状、大小相配适的凹进部和凸出部,当不同的装配体连接形成异形桩,所述的凹进部和凸出部分别位于异形桩的两端。
在上述的可装配式异形桩中,所述的连接构件由若干个并沿装配体的轴向分布在装配体的侧壁上。
在上述的可装配式异形桩中,所述的连接构件包括固定在装配体内部的螺接件,不同的装配体上的螺接件的位置相对应。
在上述的可装配式异形桩中,所述的螺接件为具有内螺纹的螺母,且所述的螺母通过预应力张拉固定在装配体内。
在上述的可装配式异形桩中,所述的装配体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或者不相同。
在上述的可装配式异形桩中,当所述的装配体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时,不同的装配体上的连接构件的位置、数量一一对应。
在上述的可装配式异形桩中,每个装配体至少具有两个连接端,每个连接端上设有至少一排沿连接端的轴向分布的连接构件。
在上述的可装配式异形桩中,不同的装配体上的连接构件通过插接、卡接、螺接或焊接形成固定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通过使用连接件等连接构件把异形桩分开制作,可以快速制作预制桩及解决制作场地的问题和工厂的吊运问题,及输送到工地的运输问题。当分开制作的装配体分别加工好后可以在工地现场组装,也可在工厂的场地进行组装后发往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多个桩体通道的桩体,能节约材料,且用于放置通风管道等,功能性强,且采用装配式连接,便于制作及运输,适合用于地下室或围堰等。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异形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异形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3-5形成的异形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的A处放大图;
图10是图1的B处放大图。
图中:装配体1、空腔1a、异形桩2、桩体通道3、连接构件4、凹进部5、凸出部6、螺接件7、连接端8、螺母7b、墩台7a、预应力钢棒8b、卡台8a、弹簧9、垫圈10、分体式卡圈11、中间螺母12、插接头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兆弟,未经周兆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91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