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特高温高盐高硬度油藏的驱油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8994.0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38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刘顺;由庆;戴彩丽;刘逸飞;吴一宁;赵明伟;何龙;崔亚;李亮;张雁;方吉超;王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C09K8/584 | 分类号: | C09K8/58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高温 高盐高 硬度 油藏 体系 | ||
本发明属于油田化学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特高温高盐高硬度油藏的驱油体系,按质量百分比包含以下组分:0.30wt%~0.50wt%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0.30wt%~0.50wt%的磺丙基甜菜碱,其余为水。本发明的驱油剂通过已工业化生产的表面活性剂制备,价格低廉,可适用于油藏温度高达130℃,总矿化度高达25×104mg/L,钙镁离子浓度高达10000mg/L的特高温高盐高硬度油藏。在无碱环境下,可降低现场油/水界面张力至10‑3mN/m数量级,且在高温高盐高硬度条件下长时间老化后,降低界面张力能力稳定,为特高温高盐高硬度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及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化学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特高温高盐高硬度油藏的驱油体系。
技术背景
随着油田开发程度加深,国内常规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阶段,可采储量越来越少,稳产难度大,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潜力低,人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高温高盐等苛刻条件油田。我国塔河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中原油田、塔里木油田等都存在储量丰富的高温高盐油藏。例如,华北晋45断块油藏的油藏温度117℃,原始地层水矿化度8.4×104mg/L,二价离子1600mg/L;大港南部油田控油面积大,地层温度90℃以上,矿化度在105mg/L以上;塔里木部分油田油藏的地层温度高达110~150℃,矿化度高达(11~26)×104mg/L,钙镁离子的质量浓度高达5000~10000mg/L。这些油田的某些主力区块已进入了产量递减阶段,因此对(特)高温高盐油藏等苛刻油藏的高效开采及提高采收率日益紧迫。
为了提高原油采收率,常用聚合物驱、碱驱、表面活性剂驱以及复合驱,如二元或三元复合驱等化学驱方法。针对高温高盐高硬度油藏,与聚合物相关的化学驱方法,由于聚合物在该苛刻条件下的热降解、盐敏效应及溶解性差等问题,因此难以应用;与碱驱相关的化学驱方法,由于在高盐条件下结垢严重等问题,因此也难以在该条件下应用。对于高温高盐高硬度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是最有潜力的化学驱方法,但难度较大。
为了解决上述困难,研究适用于高温高盐高硬度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驱油剂,具有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近年来,对适用于高温高盐高硬度油藏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例如,CN201310180126.7“一种用于提高高温高盐高硬度油藏原油采收率的驱油剂及驱油方法”公布了一种由氧化胺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羧酸盐复配而成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该体系在温度100~120℃、地层水矿化度(10~15)×104mg/L、钙镁离子总量7000~10000mg/L的油藏条件下,能够将油水界面张力10-3mN/m数量级,且长时间老化后稳定性好,提高采收率效果较好。但是其耐温耐盐能力仍无法满足类似于塔里木等油田的特高温高盐高硬度油藏条件。CN201110353793.1“一种适合特高温高盐高钙镁均质油藏的驱油剂”公布了一种由双烷基醚双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以及无水乙醇复配而成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该体系可应用于温度100~130℃,矿化度5~20×104mg/L,其中钙镁离子含量为5~15×103mg/L的特高温高盐高钙镁油藏,体系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以及良好的抗温抗盐抗钙镁离子能力。但该体系的主表面活性剂剂之一,双烷基醚双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即1,2-二(2-氧丙撑磺酸钠-3-烷基醚-丙烷基)乙二醇醚,是通过室内合成的双子型表面活性剂(CN201110303538.6),价格昂贵,且未实现工业化生产,无法用于油田大规模施工。
因此,需要一种或几种已工业化生产的驱油体系,能够适用于特高温高盐高硬度油藏,价格相对低廉,可用于油田大规模施工。要求降低界面张力效果好,稳定性强,能够用于特高温高盐高硬度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提高原油采收率。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西安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89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