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暖肝温肾汤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8560.0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2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董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小红 |
主分类号: | A61K36/8905 | 分类号: | A61K36/8905;A61P1/16;A61P13/12;A61P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247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暖肝 肾汤 沉香 当归 软坚散结 行气止痛 原料药材 巴戟天 吴茱萸 枸杞子 槟榔 陈皮 肝肾 香附 家畜 | ||
暖肝温肾汤,其原料药材分别是:当归,枸杞子各40克、沉香20克、吴茱萸,巴戟天各50克、陈皮,香附,槟榔各80克,本发明所述暖肝温肾汤,本产品具有行气止痛,软坚散结的功效,用于各种家畜肝肾阴寒、疝气等疗效确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兽用中药领域,具体涉及由中药原料制成的中药药汤。本产品具有行气止痛,软坚散结的功效,用于各种家畜肝肾阴寒、疝气等疗效确切。
背景技术
凡能调理气分,疏通气机治疗各种气病的方剂,统称“理气剂”。气贵流通,郁则气滞。气滞轻者为满,稍重为胀,再重为痛,甚者则连同血瘀为患,可阻塞气机升降之道路。如肺气上逆可致喘咳,胃气上逆可致嗳气、呕吐,肝气横逆则胸痛等。故有“百病生于气”的说法。气病虽复杂,但治疗方法可概括为行气、降气和补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行气止痛,软坚散结的功效,用于各种家畜肝肾阴寒、疝气等疗效确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为达到缓解症状的功效,本发明选择:当归,枸杞子各40克、沉香20克、吴茱萸,巴戟天各50克、陈皮,香附,槟榔各80克;
进行组合的,以上方所选用的原料药材药性效互补,规避了药物之间配伍的相恶、相畏、相杀之选,使药物相须、相使作用显著,具有提高免疫力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用于各种家畜肾阳虚损、下血不止等。本发明选取的原料中药材中,其功效和药理作用分别是:
当归:【化学成分】含基本内酯、正丁烯酰内酯、阿魏酸、烟酸、蔗糖和多种氨基酸,以及倍半萜类化合物等。【性味归经】性温,昧甘、辛。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枸杞子:【性味】甘,平。【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沉香:【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肾、肺经。【功效】降气温中,暖肾助阳。【主治】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吴茱萸:【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痛经,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巴戟天:主治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陈皮:【性味】苦、辛,温。【归经】归肺、脾经。【主治功效】: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香附:中药名。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性味:辛、微苦、微甘,平。归经:归肝、脾、三焦经。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主治: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槟榔:化学成分:种子含多种生物碱,含量约0.3~0.7%,以槟榔碱为主,在常温下为油状液体,为驱虫的有效成分。其它为结晶性生物碱:如槟榔次碱,槟榔副碱,去甲基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等,多为无效成分。此外,尚含鞣质约15%,脂肪油14~18%,红色素(槟榔红),无色矢车菊素,少量的蛋白质,挥发油,胆碱及树胶等。主治:1、虫积腹痛。2、积滞下痢。3、脚气喘满槟榔也常用治脚气水肿,疼痛,久则喘满,不能平卧等证。
具体实施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小红,未经董小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85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消气散结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