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容器用碳材料及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8333.8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3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松村祐宏;久米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科特拉 |
主分类号: | H01G11/32 | 分类号: | H01G1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张苏娜;常海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器用 材料 电容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静电容量大并且耐久性优异的电容器。对于本发明的电容器用碳材料(221),其利用BET吸附等温式而得的比表面积为2000m2/g以上,通过拉曼分光测定而得的G带强度与D带强度之比为1.70以上,并且电导率为10.0S/cm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用碳材料及电容器。
背景技术
碳材料有时用于电容器的电极。作为电容器,已知有(例如)双电层电容器及混合电容器。
双电层电容器含有一对以活性炭为主成分的可极化电极、以及介于它们之间的非水电解质溶液。在双电层电容器中,在一对可极化电极与非水电解质溶液的各自界面上形成双电层,并且利用离子向该双电层的吸附·脱附现象来进行充放电。
混合电容器为这样的电容器,其具有一对电极,在任何的一个电极的附近形成双电层,并且在另一个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作为混合电容器的一例,已知有锂离子电容器。锂离子电容器为将由双电层电容器的可极化电极形成的正极、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组合而得的电容器。
作为可用于这样的电容器的电极的碳材料,特开2009-40674号公报记载了在碳纳米管整个表面上形成金属氢氧化物皮膜而得的纳米复合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静电容量大并且耐久性优异的电容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容器用碳材料,其中,利用BET吸附等温式而得的比表面积为2000m2/g以上,通过拉曼分光测定而得的G带强度与D带强度之比为1.70以上,并且电导率为10.0S/cm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这样的电容器,其具有一对电极、以及介于它们之间的非水电解质溶液,其中所述一对电极的至少一者含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碳材料。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电容器的剖面图。
[图2]示出比表面积与静电容量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3]示出比表面积与氧化还原电流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4]示出拉曼G/D带之比与氧化还原电流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5]示出电导率与氧化还原电流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6]示出电导率与拉曼G/D带之比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电容器的剖面图。
该电容器为锂离子电容器。
图1所示的电容器1包含作为一对电极的正极2和负极3,并且进一步包含隔膜4、以及非水电解质溶液5。这些均被未图示的单元容器所容纳。
正极2包含正极集电体21及正极活性物质层22。
正极集电体21为(例如)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薄层。作为导电性材料,可以使用(例如)铝。
正极活性物质层22层叠在正极集电体21上。正极活性物质层22包含碳材料221作为主成分。碳材料221在正极活性物质层22的总量中所占有的比例在(例如)80质量%至99质量%的范围内,通常在85质量%至98质量%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科特拉,未经株式会社科特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83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