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挑梁板双层型钢支撑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6078.3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3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勇;杨超;周宗彬;王超;邓明铖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第六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6 | 分类号: | E04G13/06;E04G17/1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冯龙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挑梁板 双层 型钢 支撑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悬挑梁板双层型钢支撑架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悬挑梁不是两端都有支撑的,其一端埋在或者浇筑在支撑物上,另一端伸出挑出支撑物的梁,可为固定、简支或自由段。长跨面筋在下,短跨面筋在上。为追求建筑物的立面效果,使建筑物看起来恢弘大气,设计单位往往会进行一部分楼板的临空悬挑设计,按照常规施工思路,需从地面起步搭设超高支模架。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悬挑梁板往往距地高度超高,如仍按固有方式施工,则将在支模架搭设上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耗时长,且安全要求极高,不符合工期进度、经济性及安全性的要求。由于一些工程悬挑梁板横向宽度小,定制斜向型钢桁架支撑造价较高,且安设较为复杂,无法循环使用,不符合经济性要求;如仅采用钢管做斜向支撑,则可能因钢管的刚度较差,抗剪力性差,承重随施工进度增加而无法满足安全性的要求,而且搭设时过程繁琐,使用到的配件多,搬运或堆积都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建筑施工中对于悬挑梁板进行支撑时其支撑结构搭设过程复杂,稳定性差,无法满足高层或超高层悬挑梁施工使用,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挑梁板双层型钢支撑架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通过在悬挑梁板施工层下两层设置双层型钢,下层型钢设置一道钢丝绳斜拉,钢丝绳上部与结构边梁中预埋的拉环连接,以控制钢梁悬挑端压弯变形来提高悬挑梁的稳定性,大大缩短了搭设周期。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悬挑梁板双层型钢支撑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安装悬挑钢梁:在楼板中预埋锚环,悬挑梁伸出楼板并通过锚环与楼板固定,并且相邻悬挑梁之间搭设支模架实现对相邻悬挑梁的支撑,相邻悬挑梁之间设置斜拉装置实现拉紧,在悬挑梁上铺设脚手板,并绑扎防护及档脚板、外立面挂安全网;
(2)荷载试验:通过计算悬挑梁、支模架和斜拉装置的载荷乘以2倍安全系数折算成单平方载荷,加载前后在悬挑梁上各设置5个变形观测点,分别设置在悬挑钢梁四角及中心位置,架设水平仪进行悬挑钢梁的变形监测,荷载试验持续时间8小时,悬挑钢梁最大沉降量不大于3mm,则进行下一步工序。进行载荷试验时,设定悬挑梁、支模架和斜拉装置的总载荷为T,安全系数为A,悬挑梁、支模架和斜拉装置的面积为B,放置在悬挑梁、支模架和斜拉装置的载荷质量为S,则通过进行计算,得到的数值不大于3,则说明载荷在允许 承受范围中,使用时放置悬挑梁、支模架和斜拉装置的载荷质量不超过S。
针对于目前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其悬挑梁板往往距地高度超高,如仍按固有方式施工,则将在支模架搭设上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耗时长,且安全要求极高,不符合工期进度、经济性及安全性的要求。由于一些工程悬挑梁板横向宽度小,定制斜向型钢桁架支撑造价较高,且安设较为复杂,无法循环使用,不符合经济性要求;如仅采用钢管做斜向支撑,则可能因钢管的刚度较差,抗剪力性差,承重随施工进度增加而无法满足安全性的要求的问题。本方案设计了一种悬挑梁板双层型钢支撑架的施工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悬挑梁板施工层下方相邻两层设置双层型钢,下层型钢设置一道钢丝绳斜拉,钢丝绳上部与结构边梁中预埋的拉环连接,以控制钢梁悬挑端压弯变形。而斜拉装置包括拉紧绳、拉环一、拉环二以及螺旋扣,拉环一与位于上的上悬挑梁中的固定杆连接,拉环二套在下悬挑梁的外壁上,螺旋扣设置在拉紧绳和拉环二之间,且螺旋扣同时与拉紧绳和拉环二连接,拉紧绳设置在拉环一和螺旋扣之间,拉紧绳与拉环一和螺旋扣连接实现拉紧功能。每次悬挑梁都是安装在待施工层下方最靠近施工层的相邻楼层之间,这样随着不但地向上施工,形成了逐级支撑,能够有效保持施工平稳性,楼层成型质量稳定而满足要求,尤其是一些工程悬挑梁板横向宽度小,定制斜向型钢桁架支撑造价较高,且安设较为复杂,仅采用钢管做斜向支撑,则可能因钢管的刚度较差,抗剪力性差,承重随施工进度增加而无法满足安全性的要求,本方案恰恰能够克服这些问题,支撑架不会变形,能够进行多次重复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悬挑梁安装合格后,按工程量准备模板,抄平水平基准线,放出各条轴线及墙、柱、梁边线,将与混凝土接触表面清洗干净,墙柱脚模板下口作水泥砂浆找平带,按图拼出各后间的模板,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刚度及强度,保证构件的垂直度、水平度及截面几何尺寸满足要求,然后开始沿框架结构逐步向悬挑结构浇筑混凝土,达到混凝土凝固时间后拆除模板,先拆支撑后拆模板,拆除模板后应对模板进行表面清理和几何尺寸的修理,涂刷脱模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第六建筑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第六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60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于分离打印成品的3D打印机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排水预留洞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