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5943.2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4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古平善彦;白井浩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分类号: | H01R12/71;H01R13/506;H01R13/04;H01R13/627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何欣亭,付曼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电路基板彼此的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根据连接器的用途,要求其连接器越来越小型化、窄幅化。例如,举出内置于便携型设备的电路基板彼此的连接所使用的基板对基板型的连接器。在该用途的连接器的情况下,对排列竟达数十根触头的连接器,要求例如长度10mm以下、宽度1.5mm以下这一极小型的尺寸。
在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具有从嵌合面立起的立壁的外壳(housing)和沿着其立壁的侧面的壳体(shell)的连接器。
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由具有1列触头的基板安装型插座连接器和具有1列触头并使电缆终止的插塞连接器组成的连接器组装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358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138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列的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的情况下,外壳的构造成为阻碍而难以将连接器进一步的窄幅化。
另外,在上列的专利文献2的连接器的情况下,插座连接器的触头和插塞连接器的触头在各连接器外壳以在横向互相偏移的状态被支撑。因此,在该专利文献2的连接器的情况下,也难以进一步的窄幅化。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形,以提供实现进一步的窄幅化的连接器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大致长方形状的嵌合面的树脂外壳;以及
被其树脂外壳支撑的多个触头,
树脂外壳具有使其嵌合面的宽度方向中央从上述嵌合面突出而在长度方向延伸、支撑多个触头的支撑突条,
多个触头各自具有:朝对象连接器弯曲成凸的形状的、与对象连接器的触头接触的接触部;以及在树脂外壳的宽度方向延伸、焊接在电路基板的焊接部,那些多个触头,以接触部横跨支撑突条的姿态排列成一列。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的情况下,多个触头排列成一列。而且,那些触头的接触部具有弯曲成凸的形状、以横跨支撑突条的姿态被支撑。因此,与那些接触部接触的对象连接器的触头,能够以从宽度方向夹住弯曲成凸的形状的接触部的方式与本发明的连接器的触头接触。因而,依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与上列的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连接器相比能够实现进一步的窄幅化。
在此,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上述多个触头的焊接部按照那些多个触头的排列顺序,在树脂外壳的宽度方向左右交替延伸。
若多个触头的焊接部具有按照排列顺序在宽度方向左右交替延伸的形状,则电路基板上的触头的焊接间距会成为连接器中的触头的排列间距的2倍的间隔。因此,能够进行通过窄间距化的多端子化或者长度尺寸的缩短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以上述多个触头的、被上述支撑突条支撑的接触部,关于遍及那些多个触头全部的区域从两侧方双方能视觉辨认的方式,上述树脂外壳具有关于上述区域开放上述支撑突条的两侧方双方的形状。
若要一体成形触头和树脂外壳,则需要在其成形模具先将触头保持在固定位置的构造。若树脂外壳具有关于上述区域开放支撑突条的两侧方双方的形状,则在一体成形时,能够以从两侧方夹住地方式支撑触头的接触部,能够提高触头的接触部的尺寸精度。
进而,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还具备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具有以大致长方形状遍及一周围住上述树脂外壳的嵌合面的形状并引导嵌合的对象连接器。
树脂外壳存在如下担忧,即因窄幅化而成为不能具有引导嵌合的对象连接器的构造的构造。即便在其情况下,若具备上述金属壳体,则因其金属壳体也能引导对象连接器。另外,树脂外壳存在如下担忧,即因窄幅化而变得不能维持其本身所需要的强度。即便在其情况下,通过具备该金属壳体,也会实现具有所需要的强度的连接器。
进而,优选本发明的连接器为电连接搭载其连接器的电路基板和搭载对象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的连接器。
本发明的连接器适合作为电连接电路基板与电路基板的、所谓的板对板用连接器。
【发明效果】
依据以上的本发明,能够提供实现更进一步的窄幅化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对象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未经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59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