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加工超轻浮力材料及其超临界CO2微发泡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5859.0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2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乔英杰;王晓东;张晓红;邢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K3/34;C08J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加工 浮力 材料 及其 临界 co2 发泡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超轻浮力材料。本发明也涉及的是一种超轻浮力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对海洋开发所需的海洋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浮力材料自身密度低、浮重比大,浮力材料是海洋开发中的基础材料,能为深海工程装备提供足够的静浮力,如何提高浮力材料的性能已经是海洋工程装备的关键技术。浮力材料是制约深水油田勘探、开发、采油、输油等海洋工程发展各个环节的关键性材料。
目前国内采用发泡法制备的浮力材料大部分采用化学发泡剂发泡成型,密度较高,开孔率高,耐压强度低,吸水率高,使用寿命短,同时使用化学发泡剂制备过程中会污染环境。申请号为CN200910230160.4的专利文件中,介绍了一种化学发泡法制备的固体浮力材料,材料密度为0.12g/cm3,抗压强度小于为2MPa,缺点是使用化学发泡剂容易污染环境,同时需要对制备的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另外一种高强度浮力材料采用树脂为基体,填充无机空心微球来降低密度,但无机空心微球的填充有最大填充比列的限制,超过最大填充比后,虽然密度可以继续降低,但是树脂并不能完全包裹无机空心微球,同时树脂同无机空心微球的界面结合性能较差,最终制备的浮力材料耐压强度很低,并有较高的吸水率。申请号为CN201010552911.7和CN201310065622.8的专利文件中,使用玻璃微珠填充不饱和树脂常温制备浮力材料,其制备的浮力材料密度均大于0.45g/cm3,密度较大,不适宜在水深较浅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度低、强度高的可加工超轻浮力材料。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对环境无污染,成本低的可加工超轻浮力材料的超临界CO2微发泡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可加工超轻浮力材料由质量份数比为:聚丙烯树脂100份;滑石粉2~4份,经超临界CO2微发泡方法制备而成。
所述滑石粉的粒径为800目。
本发明的可加工超轻浮力材料的超临界CO2微发泡制备方法为:
(1)以质量份数计,取100份聚丙烯树脂、2~4份滑石粉,使用双螺杆共混机混合均匀,并挤出造粒,得到滑石粉与聚丙烯复合材料颗粒;
(2)将步骤(1)得到的滑石粉与聚丙烯复合材料材料颗粒放入热压模具中,热压成板材;
(3)将步骤(2)得到的板材放入超临界微孔发泡系统的发泡舱室中,在温度为160~165℃,充入CO2气体,压力1980-~2000psi;
(4)保持压力和温度6h后,关闭CO2进气阀,迅速打开出气阀并将发泡舱室放入冷水中冷却,得到的发泡后的浮力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为海洋工程中所需的水下设备、装置提供浮力的超轻浮力材料,使用超临界气体发泡技术,提出了一种浮力材料制备方法。其材料配方包括聚丙烯和滑石粉,其制备方法是采用超临界CO2气体作为物理发泡剂,滑石粉作为增强填料,使材料密度在0.15至0.25g/cm3之间,耐压强度在6至10MPa,符合海洋装备通用型材料的要求,质量优异;该成型方法对设备要求较低,成型工艺简单,对环境无污染,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可加工超轻浮力材料的超临界CO2微发泡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本发明的可加工超轻浮力材料的超临界CO2微发泡制备方法主要包括聚合物(聚丙烯树脂)与滑石粉的共混过程;制备复合材料颗粒过程;热压成板型材料过程;超临界微孔发泡过程和释放气体得到浮力材料制品的过程。热压成板型材料过程通过超临界微孔发泡系统实现,超临界微孔发泡系统包括气瓶、两个压力表、进气阀1、高压泵、及其发2和高压釜组成。
下面举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制备超临界CO2微发泡制备可加工超轻浮力材料,具体制备方法为:
(1)以质量份数计,取100份聚丙烯树脂、滑石粉2份、使用双螺杆共混机混合均匀,并挤出造粒,得到滑石粉/聚丙烯复合材料;
(2)将上述步骤1中得到的复合材料颗粒放入热压模具中,热压成板材;
(3)将上述步骤2得到的板材放入图1超临界微孔发泡系统的发泡舱室中,设置温度为160℃,充入CO2气体,压力2000ps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58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