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神经元信息接收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5556.9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12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裴京;施路平;焦鹏;邓磊;吴臻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灵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N3/04 | 分类号: | G06N3/04;G06N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王程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海淀区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元 信息 接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神经元信息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前端神经元复用组,所述前端神经元复用组包括至少两个前端神经元;根据所述前端神经元复用组,配置当前神经元的复用规则,所述复用规则为将运算步划分为至少两个运算周期,且所述运算周期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前端神经元的数量,将所述前端神经元复用组中的各前端神经元分别与所述运算周期一一对应;根据所述复用规则,在当前运算步内,分别接收各所述前端神经元输出的神经元信息。本发明能够使当前神经元接收更多的前端神经元发送的信息,提高了神经元信息接收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神经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神经元信息接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神经形态工程由Carver Mead在1990年提出,意在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来模拟生物神经系统架构,构建神经形态计算系统。早期的神经形态计算系统一般通过模拟电路实现,但近些年来数字电路和数模混合电路也越来越多的被神经形态工程所使用。目前,神经形态工程与神经形态电路是国际上新兴的研究热点之一。传统的神经形态计算平台,旨在通过模拟电路仿真大脑神经元模型和离子通道活动,使用数字电路与片上存储构建连接和路由,从而能十分方便更改神经元连接图谱。。
传统的神经网络中,采用计算核的方式完成大规模的信息处理任务,其中,计算核内神经元的轴突最多通过突触连接到256个神经元。在承载神经网络运算时,这限制了神经网络每一层的输出都不能大于256,即下一层的神经元数不能超过256,即在传统的神经网络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限制,极大的限制了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神经元信息接收方法和系统,可以扩展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能力。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前端神经元复用组,所述前端神经元复用组包括至少两个前端神经元;
根据所述前端神经元复用组,配置当前神经元的复用规则,所述复用规则为将运算步划分为至少两个运算周期,且所述运算周期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前端神经元的数量,将所述前端神经元复用组中的各前端神经元分别与所述运算周期一一对应;
根据所述复用规则,在当前运算步内,分别接收各所述前端神经元输出的神经元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运算步划分为至少两个运算周期,包括:
将运算步等间隔划分为至少两个运算周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置当前神经元的复用规则,包括:
分别配置当前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的复用规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端神经元输出的神经元信息,包括:
所述前端神经元持续输出的人工神经元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确定前端神经元复用组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当前神经元的信息处理模式为复用模式,所述信息处理模式还包括非复用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前端神经元复用组,使得当前神经元按照设定好的复用规则,在当前运算步的各运算周期,分别接收不同的前端神经元发送的神经元信息,以使当前神经元在当前运算步的时长内,能够接收更多的前端神经元发送的信息,提高了神经元信息接收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将运算步等间隔划分为运算周期的方法,使得当前神经元可以按照设定好的时间间隔接收不同的前端神经元发送的神经元信息,而不用再去对运算周期进行时长的计量,实现方式更加简单可靠,提高了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分别配置当前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的复用规则,可以使当前神经元的信息处理更有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灵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灵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55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子元器件全自动点料的X射线设备
- 下一篇:神经元信息发送方法和系统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