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纹识别测试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4693.0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4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纪传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伦律师事务所11477 | 代理人: | 代治国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识别 测试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测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技术已经是智能手机上的主流技术。在智能手机上,指纹技术主要用于指纹解锁,指纹支付等功能。解锁和支付都是对安全性有极高要求的功能,所以指纹识别技术定义了两个指标来定义安全性,一个是FAR,即错误手指正确解锁的概率,对FAR的要求一般是要低于五万分之一。还有一个是FRR,即正确的手指识别错误的概率,FRR一般要求低于百分之三。
由于指纹模组供应商有很多家,目前所有的厂商都是基于PC开发FARFRR计算工具,用手机上的软件调用指纹模组采集指纹图像,然后把图像拷贝到PC,用工具软件进行计算来确认是否满足指标要求。
现有方案的缺点是:
1.PC上软件不透明,无法确认计算流程的正确性,可能有些厂商为了通过验收估计在软件上作弊。
2.PC上软件计算过程中用到的算法无法及时和手机上的指纹算法同步更新。由于在项目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指纹识别算法可能会数次进行优化和升级,但PC上软件很少会同步更新,那么新的优化是否会对FARFRR是否有影响就无法确认。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指纹识别测试方法及装置,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测试方法,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应用层接收到指纹识别出错率的测试指令时,经中间层发送所述测试指令至硬件实现层;
硬件实现层接收到所述测试指令后,采集指纹图像信息,并调用算法库中的预设算法根据算法库中的指纹参数进行指纹图像信息识别,以计算指纹识别的出错率;
硬件实现层将所述指纹识别出错率通过中间层发送至所述应用层;
应用层输出所述指纹识别出错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应用层、所述中间层和所述硬件实现层中均设置有扩展接口,通过所述扩展接口实现所述应用层和所述中间层之间的相互通信、及实现所述中间层和所述硬件实现层之间的相互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件实现层采集指纹图像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指纹图像信息;或者
从安全数码卡中采集指纹图像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应用层接收到指纹识别出错率的测试指令之前,还包括:
所述硬件实现层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指纹图像采集,并将采集的指纹图像信息存储到安全数码卡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硬件实现层接收到所述测试指令,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指纹图像信息后,还包括:
将采集的指纹图像保存到安全数码卡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的出错率包括拒识率和/或误识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应用层接收到指纹识别出错率的测试指令后,确定是否经所述中间层成功发送所述测试指令至所述硬件实现层;
在确定未成功发送所述测试指令至所述硬件实现层时,输出报错提示信息,所述报错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检查所述扩展接口是否存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输入的参数设置命令;
根据所述参数设置命令,设置算法库中的预设算法和指纹参数。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测试装置,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控制应用层接收到指纹识别出错率的测试指令时,经中间层发送所述测试指令至硬件实现层;
处理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硬件实现层接收到所述测试指令后,采集指纹图像信息,并调用算法库中的预设算法根据算法库中的指纹参数进行指纹图像信息识别,以计算指纹识别的出错率;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硬件实现层将所述指纹识别出错率通过中间层发送至所述应用层;
输出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应用层输出所述指纹识别出错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应用层、所述中间层和所述硬件实现层中均设置有扩展接口,通过所述扩展接口实现所述应用层和所述中间层之间的相互通信、及实现所述中间层和所述硬件实现层之间的相互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采集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所述指纹图像信息;或者
获取子模块,用于从安全数码卡中采集所述指纹图像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46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栈式自编码器的特征融合方法
- 下一篇:一种信息获取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