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E-TSPC触发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084597.6 | 申请日: | 2017-0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27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灵;谭洪舟;路崇;陆许明;徐永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山大学花都产业科技研究院;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3K3/356 | 分类号: | H03K3/356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spc 触发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E‑TSPC触发器,包括第一级反相器、第二级反相器、第三级反相器、交流电平放大电路、电源vdd1和电源vdd2;其中第一级反相的输入端接入信号源输出端D,第一级反相的输出端接第二级反相器的输入端,第二级反相器的输出端接第三级反相器的输入端,第三级反相器的输出端接交流电平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级反相器、交流电平放大电路采用电源vdd1供电,第二级反相器、第三级反相器采用电源vdd2供电;电源vdd1的供电电压为工艺标准电压,电源vdd2的供电电压大于工艺标准电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发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E-TSPC触发器。
背景技术
随着CMOS工艺不断进步,单个芯片电路规模越来越大,电路工作频率越来越高,性能越来越好。触发器作为时序电路的基本电路模块,其性能直接制约分频器等时序电路性能。
源极耦合型D触发器(Source Couple Logic DFF,SCL DFF)因为其极高的工作速度通常为超高速分频器的首选,但其存在静态功耗且电路较复杂。随着工艺不断进步,动态触发器尤其是TSPC DFF因为其卓越的综合性能而广泛应用在超高速分频器中。TSPC结构简单,通常由四级反相器组成,依靠寄生电容存储信号。为了提升TSPC工作频率,出现了扩展真单相时钟触发器(Extentended True Single Phase Clock,E-TSPC)。E-TSPC为有比逻辑电路,其进一步简化了TSPC,工作速度进一步提高。但是同样工艺下,E-TSPC的工作速度还是不如SCL DFF,这是因为E-TSPC对时钟的摆幅和斜率有较高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E-TSPC触发器,该触发器与传统的E-TSPC触发器相比,具有更高的工作速度和更大的输出信号摆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E-TSPC触发器,包括第一级反相器、第二级反相器、第三级反相器、交流电平放大电路、电源vdd1和电源vdd2;其中第一级反相的输入端接入信号源输出端D,第一级反相的输出端接第二级反相器的输入端,第二级反相器的输出端接第三级反相器的输入端,第三级反相器的输出端接交流电平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级反相器、交流电平放大电路采用电源vdd1供电,第二级反相器、第三级反相器采用电源vdd2供电;电源vdd1的供电电压为工艺标准电压,电源vdd2的供电电压大于工艺标准电压。
上述方案中,提高第二级反相器、第三级反相器的供电电压能够达到提高触发器工作速度的效果,且使得第三级反相器输出的信号具有更大的摆幅。另外,通过交流电平放大电路对第三级反相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能够使得输出信号的摆幅更大且使其共模电平为电源的一半。
优选地,所述第一级反相器包括NMOS管MN1、NMOS管MN2和PMOS管MP1;其中NMOS管MN1的栅极、PMOS管MP1的栅极作为第一级反相器的输入端与信号源输出端D连接;NMOS管MN1的漏极和NMOS管MN2的源极连接;NMOS管MN1的源极接地;PMOS管MP1的漏极和NMOS管MN2的漏极连接;NMOS管MN2的栅极接入时钟信号clk;PMOS管MP1的源极接入电源vdd1;PMOS管MP1的漏极和NMOS管MN2的漏极作为第一级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二级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级反相器包括NMOS管MN3和PMOS管MP2;其中NMOS管MN3的漏极和PMOS管MP2的漏极连接;NMOS管MN3的栅极接入时钟信号clk;NMOS管MN3的源极接地;PMOS管MP2的源极接入电源vdd2;PMOS管MP2的栅极作为第二级反相器的输入端与跟第一级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NMOS管MN3的漏极和PMOS管MP2的漏极作为第二级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三级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山大学花都产业科技研究院;中山大学,未经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山大学花都产业科技研究院;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45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设备教学展示柜
- 下一篇:一种应用电子技术的教学教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