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件固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4428.2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0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磊;刘金喜;郭锦;钟杭;邓海君;刘大帅;温德平;罗伟新;关智勇;邴媛媛;莫真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7/04 | 分类号: | F16B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件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件固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工件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平行管件的固定,通常采用管件固定块和线扎配合使用的方式进行。管件固定块上设置有多个管件通孔,在进行平行管件固定时,将多个管件一一对应设置在管件通孔中,安装完成后,使用线扎绕着管件固定块进行扎紧,以实现平行管件的固定。此种固定方式由于在进行管件固定时,需要线扎配合来进行固定,因此使用起来比较麻烦。再者,线扎固定完成后,为了防止线扎伸出的线头与其他部分发生干涉,需要使用剪刀将无用部分减掉,生产效率低。此外,当使用一段时间后,线扎容易老化,使得管件固定失效,从而带来质量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件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工件固定效率低且安全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件固定装置,工件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工件的至少两个柔性固定部,各个柔性固定部上均设置有容纳孔和开口,开口与容纳孔连通;连接部,连接部分别与多个柔性固定部连接;卡接部,卡接部具有固定开口的卡接状态以及打开状态。
进一步地,卡接部设置在开口处。
进一步地,卡接部包括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当卡接部处于卡接状态时,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相连接,当卡接部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相分离。
进一步地,开口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卡扣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卡钩,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侧壁连接,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一卡钩连接,第二卡扣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卡钩,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二侧壁连接,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二卡钩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卡扣包括多个第一卡钩,多个第一卡钩沿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卡扣包括多个第二卡钩,多个第二卡钩沿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卡钩与第二卡钩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工件固定装置还包括:让位槽,当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均位于让位槽内。
进一步地,工件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柔性固定部,两个柔性固定部的容纳孔的轴线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两个柔性固定部为柱体结构,容纳孔沿着柔性固定部的中心线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柔性固定部由橡胶材料构成。
进一步地,连接部与至少两个柔性固定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当卡接部处于打开状态时,工件可穿过开口位于容纳孔中,当卡接部处于卡接状态时,卡接部可以实现开口的固定,开口的固定可以实现工件固定装置对工件的固定。此种方式仅通过卡接部对开口的固定即可实现对工件的固定,而无需使用线扎进行工件固定装置的扎紧固定,因此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再者,由于在使用本发明的工件固定装置进行多个工件固定时不需要使用线扎,从而即使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线扎老化,管件固定失效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工件固定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件固定装置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件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柔性固定部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柔性固定部;11、容纳孔;12、开口;13、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20、连接部;30、卡接部;31、第一卡扣;311、第一连接部;312、第一卡钩;32、第二卡扣;321、第二连接部;322、第二卡钩;40、让位槽;50、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44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