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效减少管廊加腋区混凝土成型气泡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4165.5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8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0 | 分类号: | E02D29/00;E02D29/045;E02D29/16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许瑞祥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减少 管廊加腋区 混凝土 成型 气泡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有效减少管廊加腋区混凝土成型气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底板钢筋安装、接地焊接,水平施工缝止水钢板、变形缝止水带安装
首先按图纸要求安装管廊底板钢筋,焊接接地,安装水平施工缝止水钢板及变形缝止水带;
2)、定型模板安装、加固
安装提前预制好的定型模板,定型模板按6m一段分节,模板安装时应注意拼缝位置,防止错台漏浆;
3)、隐蔽验收
管廊底板钢筋、接地、模板等完成后,通知相关单位进行隐蔽验收,验收后即开始准备混凝土浇筑工作;
4)、侧墙及加腋区混凝土按底板混凝土浇筑方向布料、振捣
先对管廊侧墙及加腋区混凝土(1)进行浇筑,侧墙及加腋区混凝土浇筑方向(3)与底板混凝土浇筑方向(4)一致,应从管廊底板一端向另一端均匀进行,浇筑时应有混凝土从加腋区向底板流淌约30cm以上,浇筑后应留3min左右的混凝土自流淌时间,后振捣工跟上,从开始浇筑的一端对侧墙及加腋区混凝土(1)进行振捣,振捣时间应延长至15s以上,保证混凝土内的气泡可以自由浮出;因振捣而流至底板的混凝土,导致侧墙混凝土不足的应二次补浇,振捣时应注意不得将振捣棒插入已振捣过的混凝土内;
5)、底板混凝土顺方向布料、振捣
管廊底板混凝土(2)应在侧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h内进行浇筑,底板混凝土浇筑方向(4)应从侧墙开始浇筑的一端开始;底板混凝土(2)应一次到位,混凝土泵送至底板后,振捣工应及时振捣,振捣时应注意不得将振捣棒插入已振捣过得侧墙混凝土中,振捣棒应快插慢拔,振捣时间应控制在10s,插入点距离控制在10cm左右;
6)、加腋区气泡导出
底板混凝土浇筑完后,应用小锤沿加腋区敲击,将少量残余气泡从加腋区模板的引气孔中赶出;
7)、施工缝处理、底板混凝土抹平、压光
以上工序完成后,应将底板混凝土二次抹光,施工缝凿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减少管廊加腋区混凝土成型气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2)所述的定型模板是一种有效减少管廊加腋区混凝土成型气泡的定型模板,包括轻钢方管框架、内模板面层、钢丝网和固定架,其制作方法如下:
1)、根据管廊主体结构底板设计图纸尺寸明确管廊底板内模加腋区倒角角度,确定定型模板长度及加固形式;根据底板结构尺寸制作定型模板的轻钢方管框架,轻钢方管框架上有面板引气孔、预留自攻螺丝孔和倒角折线;内模板面层采用φ8mm自攻螺丝与轻钢方管框架贴合;内模板面层采用15mm厚木塑模板制作,在加腋区倒角一面的木塑模板上留设φ10mm的面板引气孔;面板引气孔混凝土面的反面蒙有小片的钢丝网,钢丝网采用铁钉固定;在底板钢筋安装后将定型模板的固定架与底板上下层钢筋焊接连接,固定架焊接后将定型模板放置在固定架上,保持底板内模加腋区倒角角度;
2)、所述轻钢方管框架采用空心方钢制作,方钢之间焊接连接,方钢钻有φ8mm的预留自攻螺丝孔;
3)、所述面板引气孔位于倒角模板由上至下约1/3的位置,每隔600mm留设一个;
4)、所述固定架用螺纹钢焊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416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涂料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填料涂料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