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耳鸣耳聋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2750.1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8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夏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富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P2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3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耳鸣 耳聋 内服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耳鸣耳聋的内服药物,特别是供耳鸣耳聋患者使用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耳鸣是累及听觉系统的许多疾病不同病理变化的结果,病因复杂,机制不清,主要表现为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在临床上它既是许多疾病的伴发症状,也是一些严重疾病的首发症状(如听神经瘤)。
耳聋,听觉系统中传音、感音及其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听神经和各级中枢发生病变,引起听功能障碍,产生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统称为耳聋。一般认为语言频率平均听阈在26dB以上时称之为听力减退或听力障碍。根据听力减退的程度不同,又称之为重听、听力障碍、听力减退、听力下降等。
目前,临床上治疗耳鸣耳聋疾病普遍采用人工耳蜗、服用扩张血管类西药或中药、针灸及外用药物等综合疗法,但均没有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外用药有效成分挥发快,释放速度不好控制,而且操作过程复杂,从而给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带来了不便,而且产品的成本较高,并且制备过程较为复杂。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耳鸣耳聋的药物,是我们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耳鸣耳聋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耳鸣耳聋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耳鸣耳聋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耳鸣耳聋的内服药物,以解决耳鸣耳聋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耳鸣耳聋。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耳鸣耳聋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黄荆子5~12g、蔓荆子5~12g、骨碎补15~26g、牛蒡子(炒)8~16g、生地10~35g、白蒺藜6~10g、葛根8~16g、麦冬(去心)6~16g、升麻3~16g、苍术(炒)3~12g、三七3~12g、面根藤10~35g、响铃草25~45g、茯苓15~26g、宽唇神香草3~12g、蒲公英15~35g、人参3~12g、丹参8~16g、当归6~18g。
一种用于治疗耳鸣耳聋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黄荆子8~11g、蔓荆子8~11g、骨碎补18~23g、牛蒡子(炒)10~14g、生地11~30g、白蒺藜7~9g、葛根10~14g、麦冬(去心)8~14g、升麻6~14g、苍术(炒)6~11g、三七6~11g、面根藤11~30g、响铃草28~40g、茯苓18~23g、宽唇神香草6~11g、蒲公英17~30g、人参6~11g、丹参10~14g、当归8~15g。
一种用于治疗耳鸣耳聋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黄荆子10g、蔓荆子10g、骨碎补20g、牛蒡子(炒)12g、生地25g、白蒺藜8g、葛根12g、麦冬(去心)12g、升麻12g、苍术(炒)10g、三七10g、面根藤26g、响铃草35g、茯苓20g、宽唇神香草10g、蒲公英26g、人参10g、丹参12g、当归13g。
一种用于治疗耳鸣耳聋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分别粉碎成粗粒状包泡;
B、将扎好口的药袋放入有盖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陈醋,密盖浸渍238小时,倾取上清液后;再加入适量陈醋,待浸渍至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后,再捞出盛装药物的布袋,合并浸出液,静置24小时后,过滤即得浸出药液150ml,分装密封备用。
一种用于治疗耳鸣耳聋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浸出药液以每日二天服用,早晚各服一次,给药量15毫升/次。28天为一个疗程,服药2~3个疗程后,症状逐渐减轻或显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黄荆子,性味:味辛、苦、性温,具有祛风解表、止咳平喘、理气消食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吞酸、消化不良、食积泻痢、胆囊炎、胆结石、疝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富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富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27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