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组合物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082549.3 申请日: 2017-02-16
公开(公告)号: CN106619608B 公开(公告)日: 2020-02-07
发明(设计)人: 李医明;杨以阜;贾琦;张皓月;陈亮;施晨晨;杨扬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1/353 分类号: A61K31/353;C07D493/18;A61P37/02
代理公司: 52114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谷庆红
地址: 201203 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药物 组合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Cinnamtannin B‑1和Cinnamtannin D‑1的一种药物用途,所述的药物用途是指以Cinnamtannin B‑1和/或Cinnamtannin D‑1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之一或唯一的活性成分用于制备治疗红斑狼疮疾病的药物制剂。实验表明:本发明所述的A型三聚原花青素类化合物的半数细胞致死浓度50μg/mL,能有效抑制NZB/W小鼠的狼疮样病变,可望作为活性成分之一或唯一的活性成分用于制备治疗红斑狼疮的药物制剂,其药用价值备受期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化合物CinnamtanninB-1和/或CinnamtanninD-1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男女发病的比率为1:7~10不等,我国患病率约为70/10万人,并呈逐年增加趋势。已知SLE的发病与性激素密切相关,但具体与哪一项性激素或其含量有关,至今仍存在较大争议。SLE病因不明,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在没有激素治疗之前,红斑狼疮患者的5年死亡率几乎是100%,在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后,目前5年死亡率降到了27%。但是,终生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不仅成为患者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造成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诱发感染、糖尿病、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等疾病。因而加紧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糖皮质激素类:是现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首选药物,用于急性暴发性狼疮、脏器受损、急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通常采用泼尼松,每日3mg/kg,根据病情调整剂量。4~6周病情好转后缓慢逐渐减量,防止病情反复。但是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会诱发感染、水盐代谢异常、神经精神紊乱、骨质疏松等疾病。

2.非甾体类抗炎药:均为口服用药,主要用于发热、关节、肌肉酸痛,而无明显血液病变的轻症患者,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等。

3.免疫抑制剂:应用于易复发但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不能使用激素者。常用的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长春新碱等。此类药毒性和副作用较大,使用中应定期查血象、肝功能。

4.抗疟药:主要治疗盘状狼疮,通常用磷酸氯喹,每日250~500mg,其衍生物排泄缓慢,可在体内蓄积,引起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故应定期查眼底。

芳香烃受体AhR是一种胞质受体,属于基本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家族。其配体多为外源性配体主要包括合成的和天然的多环芳烃类物质,如二恶英和黄酮类、多酚类与吲哚类化合物等,内源性配体发现较少。

虽然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但是CTD4+T细胞亚群中的Th17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Treg细胞起抑制过度的免疫应答的作用。因此,靶向调节Th17细胞和Treg细胞两者的平衡在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芳香烃受体(AhR)普遍存在于脊椎动物细胞质中,是一种配体激活型转录因子,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超家族中的PAS蛋白亚型。AhR存在于各种免疫细胞中,如Th17细胞、γδT细胞、调节性T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等。Veldhoen等利用基因芯片分析检测到AhR在Th17细胞内表达,并且AhR仅在分化的Th17细胞内起作用。AhR的高亲和力内源性配体,色氨酸衍生的光产物FICZ(6-formylindolo[3,2-b]carbazole)可以促使Th0细胞向Th17方向分化。另外,外界环境毒素TCTDD作为AhR的外源性配体却可以使CTD4+T细胞向Treg分化。且在EAE小鼠模型中,给予TCTDD可以缓解疾病的严重程度。综上所述,芳香烃受体可以通过配体依赖的方式调节Th17与Treg细胞分化,从而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25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