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装潢垃圾现场就地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1413.0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4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闫国杰;施曙东;管晓涛;马利志;许严;周骏;邱轶;马广文;钱婷;邓国民;王琦;石寒松;李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浦兴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B02C21/00;B03C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11344 | 代理人: | 李玲玉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装潢 垃圾 现场 就地 处理 资源 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装潢垃圾现场就地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更新“三旧改造”(“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和土地收储等项目日益增多,进而导致建筑装潢垃圾的产生量不断攀升。目前,该类垃圾中仅有少部分通过破碎处理实现了资源化再生利用,还有少量被送至卫生填埋厂或者焚烧厂进行最终处置,而大体量建筑装潢垃圾的处理处置仍以原地堆积、被拆建单位运往乡郊露天放置。这些粗放式的处理处置方法会给城市建设、环境卫生带来诸多问题:(1)占用城市规划、建设的土地资源,降低土壤质量;(2)影响空气环境和附近水域环境质量;(3)恶化城市环境卫生,给城市的市容市貌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建筑装潢垃圾的处理处置主要以固定厂房的生产模式为主,即建成综合性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处理工厂。该固定式处理模式具有处理规模大,生产制作加工一体化产业链模式等特点。但是也因其自身的特点有着固有的发展瓶颈:(1)前期建设投资大,主要包括土地使用、厂房建设、设备采购的前期投资,且由于资本回收期长而导致经济效益难以预估等风险;(2)占地面积较大,对于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合法合规的工业建设用地的购买和租用均较为昂贵,且项目的用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均会受到政策的限制;(3)固定式厂房处理模式对建筑废弃物种类要求高,对建筑装潢垃圾这类成分发杂的废弃物适用性不强;(4)对于距离较远的拆建项目,固定式厂房处理模式会企业产生相对较高的运输费用,这就有可能促使拆建企业违法偷排等现象;(5)固定式厂房处理模式的产成品从厂区运往建设基地销售,也会产生一定的销售运输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建筑装潢垃圾处理模式的诸多缺陷,提供一种建筑装潢垃圾现场就地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法,本建筑装潢垃圾现场就地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法可实现建筑装潢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避免了因露天堆放和零散填埋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土地资源浪费、影响市容市貌等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建筑装潢垃圾现场就地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前端预处理模块处理:先对处理区域进行场地平整、规划和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而后利用专职车辆将散落分布的建筑装潢垃圾短驳运输至原料集中堆放区域,并通过人工粗分选将堆料中轻质物分拣出来,并在成品料区域进行分类堆放以备再利用;
步骤2,中端移动破碎模块处理:利用挖机或者装载机将人工分拣后的原料送至组合式移动式破碎单元给料斗进行加工处理,并将产成的不同规格骨料堆放至成品料堆集区域;
步骤3,后端资源化利用模块处理:将前端分选出的轻质物和中端破碎出的不同规格、不同强度的骨料进行现场就地直接利用或处置,或者运至附近再加工处理区进行再生处理以达到资源化利用的要求。
进一步的,步骤1中,人工粗分选对象的轻质物料包括大块木料和/或塑料制品和/或泡沫;所述安全防护措施包括设置围挡、护栏、放置警示牌。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组合式移动破碎单元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以下3个处理子步骤:
一级破碎和一次筛分:将经过预处理的物料送至移动破碎机的鄂式破碎子单元进行一级破碎,破碎物料进入磁选分选子单元对铁质碎料进行分离回收;将经过一级破碎和磁选分选子单元的物料进入双层振动筛进行一次筛分,粗分成0~4.75 mm和4.75~25 mm两种规格骨料;并将双层振动筛上物料输送至风选分选子单元再次分离出物料中的小粒径轻质物质,便于后续骨料的回收利用;
二级破碎和二次筛分:利用反击式破碎机将上一工序未破碎至要求粒径的物料再次二次破碎,经过二次破碎的物料再次通过磁选分选子单元去除铁质物质;进一步将物料通过二次筛分子单元,可筛分成0~4.75 mm、4.75~10 mm和10~25 mm三种规格的中高强度骨料;
将反击式破碎筛分出的存在强度和粒径差异的骨料输送至成品料集中堆放区域,并适当设置密封措施。
进一步的,步骤2中,经过预处理的进入鄂式破碎子单元的物料尺寸在1.0 m以内(利用物理撞击等手段将大体积混凝土块细碎)。
进一步的,步骤2中,一次筛分后的0~4.75 mm骨料属于低强度的细骨料,可直接出料堆放并直接再生利用,以避免该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少量细骨料进入后续操作单元而引起粉尘污染的环境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浦兴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浦兴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14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泡沫灭火系统
- 下一篇:基于BIM的建筑消防实时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