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类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081264.8 申请日: 2017-02-15
公开(公告)号: CN106866794B 公开(公告)日: 2020-09-08
发明(设计)人: 朱凌;高厚乾;赵子健;杨延莲;胡志远;刘长亮;刘明珠 申请(专利权)人: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主分类号: C07K14/00 分类号: C07K14/00;C07K1/06;C07K1/04;G01N33/68;A61K38/16;A61P25/16
代理公司: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代理人: 巩克栋;侯桂丽
地址: 100190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种类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类肽,尤其涉及一种类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类肽包括乙二胺、4‑苯基苄胺、β‑苯乙胺、四亚甲基二胺、3,4‑亚甲二氧基苄胺、异丁胺、R(+)‑α‑甲基苄胺、甘氨酸和3‑氨基丙酸亚单位。本发明类肽对血清中β‑淀粉样蛋白具有高灵敏度,可以通过识别血清中的β‑淀粉样蛋白进而对病人和正常人血清进行有效地区分,为诊断和监控阿尔茨海默症疾病提供了新的选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类肽,尤其涉及一种类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检测血清中β-淀粉样蛋白含量的类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由淀粉样多肽的错误折叠和异常聚积造成的以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为发病症状的老年期高发病率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ADI)2015年发布的《2015年全球阿尔茨海默症报告》显示,估计目前全球共有约4680万失智患者。这一数量将以每20年递增一倍的速度逐渐增加,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7470万,到2050年达1亿3150万人。这一估计比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09年报告中增加了12%-13%。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联合会称在中国,有900万人患有痴呆症。但这一数字可能人为偏低,因为农村地区很多患者从未得到诊断。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联合会估计,到2050年,中国的患者数量估计将达到3000万。我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目前老龄化的社会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65岁以上的老人患阿尔茨海默症病率为6.6%,在85岁以上的老人中发病率高达30%以上。因此阿尔茨海默症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

AD的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未有定论,目前人们提出几种假说,如胆碱能神经异常学说、淀粉样蛋白级联学说、自由基与凋亡学说、tau蛋白异常修饰学说、线粒体代谢障碍学说、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学说及基因突变学说等。在众多AD的致病机理假说中,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认为脑内淀粉样蛋白前体(amyloidprotein precursor,APP)的异常代谢使得Aβ的产量增多、降解减少,引起Aβ的大量聚集,形成寡聚体、原纤维和纤维等聚集体,进而形成淀粉样斑块,即老年斑。Aβ虽然不是唯一的致病原因,但是Aβ在阿尔兹海默病的发展中起着核心的作用,要认为大脑内过量的β-淀粉样蛋白及其聚集形成的聚集物是诱发AD的核心因素。并且Aβ会在大脑和血液间流通,因此血清中Aβ的含量可以作为检测AD的标志物。

目前,由于AD病因未明,诊断首先要根据临床表现作出痴呆的诊断,然后对病史、病程的特点、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心理测试与辅助检查的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才能诊断为AD。最常用的有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测试工具。此外,阿尔兹海默病评定量表亦是国际通用的测试工具。这些检测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还有一些其他的检测手段,比如影像学检查可见脑萎缩像,如侧脑室、三脑室增大;PET、SPECT、MRI可见顶叶低代谢区;脑电图检查早期α节律丧失及电位降低,常见弥散性慢波,且脑电图减慢的程度和痴呆严重程度相关;脑脊液检测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的提高等,这些方法都具有一些局限性。

如CN 106018827 A公开一种阿尔茨海默症检测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所述提供的一组血清差异蛋白可用于阿尔茨海默症检测,但目前的方法缺乏准确性和特异性,并且需要病人出现一定的病理特征才能够检测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类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可以更简便、更灵敏、更低成本、无创伤的方法检测血液中β淀粉样蛋白含量来诊断和监控AD(阿尔茨海默症),能够有效地通过血清中的Aβ来对病人和正常人血清进行区分。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未经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12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