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后期剩余油二次富集的快速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0315.5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4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王建;刘维霞;王瑞;吴义志;宋志超;刘同敬;第五鹏祥;左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7/00;E21B43/30;E21B43/20;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姚亮;沈金辉 |
地址: | 257015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杂 油藏 含水 后期 剩余 二次 富集 快速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后期剩余油二次富集的快速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对目标油藏进行测量,以获得目标油藏的地质参数和井网参数;
步骤S11,根据目标油藏的地质参数和井网参数,建立目标油藏的初步物理模型;
步骤S12,基于目标油藏的初步物理模型,根据流线流管法进行拟合计算,以获得采油井的动态拟合特征和剩余油二次富集前的饱和度场,并对目标油藏的初步物理模型进行修正,以得到修正后的物理模型;
步骤S13,基于修正后的物理模型,对剩余油富集过程中各节点分别进行垂直富集和水平富集的计算,以得到各节点的储层饱和度和含水率;完成目标油藏高含水后期剩余油二次富集的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S11中,根据目标油藏的地质参数和井网参数,建立目标油藏的物理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获得的井网参数,设置初步物理模型的底面类型;
根据获得的地质参数,设置初步物理模型的地质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获得的井网参数,设置初步物理模型的底面类型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获得的井网参数,确定目标油藏的井网类型、油水井数比、井距和排距;
根据所述井网类型和油水井数比,设置初步物理模型的底面类型:所述井网类型为交错时,设置初步物理模型的底面类型为正三角形;所述井网类型为正对,且油水井数比=1时,设置初步物理模型的底面类型为矩形;所述井网类型为正对,且油水井数比≠1时,设置初步物理模型的底面类型为正三角形;
初步物理模型的底面类型为矩形时,设置矩形的长等于井距,矩形的宽等于排距;初步物理模型的底面类型为正三角形时,设置正三角形的边长的等于井距,正三角形的高等于排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S1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21,对初步物理模型的储层特征参数进行预设,得到预设的储层特征;
利用采油井的实际动态历史特征对预设的储层特征参数进行拟合,以确定最终的采油井的动态拟合特征和初步物理模型的储层特征;
步骤S122,根据流线流管法,初步拟合得到剩余油二次富集前的含油饱和度场;
利用饱和度修正关系式对初步拟合得到的剩余油二次富集前的含油饱和度场进行拟合修正,以确定最终的剩余油二次富集前的含油饱和度场;
步骤S123,对目标油藏的初步物理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物理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S121中,利用采油井的实际动态历史特征对预设的储层特征参数进行拟合,以确定最终的采油井的动态拟合特征和初步物理模型的储层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目标油藏的初步物理模型,根据流线流管法进行拟合计算,获得初步拟合得到的采油井的动态拟合特征;
初步拟合得到的采油井的动态拟合特征与目标油藏的采油井的实际动态历史特征相符合时,则判断初步拟合得到的采油井的动态拟合特征是符合要求的;
初步拟合得到的采油井的动态拟合特征与目标油藏的采油井的实际动态历史特征不相符合时,则判断初步拟合得到的采油井的动态拟合特征是不符合要求的;此时,需要对初步物理模型的储层特征参数进行修改,并根据流线流管法对采油井的动态拟合特征进行重新拟合,直至采油井的动态拟合特征与目标油藏上采油井的实际动态历史特征相符合;
初步拟合得到的采油井的动态拟合特征与目标油藏的采油井的实际动态历史特征相符合时,确定其对应的储层特征即为初步物理模型的储层特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S122中,根据流线流管法,初步拟合得到剩余油二次富集前的含油饱和度场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主流线方向上各个节点的含水率和含水上升率;
计算主流线方向上的含水前缘饱和度及含水前缘位置;
计算主流线方向上产出端的总含水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031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查设备及光学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食品农药残留量测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