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底盘分体连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9343.5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6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5 |
发明(设计)人: | 任修武;陆平;戴世伟;任传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久(滁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州市苏滁现代产业***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置轴 车辆 运输车 底盘 分体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底盘分体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底盘分体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中置轴车辆运输车的牵引装置不能垂直移动(相对于挂车),车轴位于紧靠挂车的重心(当均匀载荷时)的挂车。这种挂车只有较小的垂直载荷(不超过相当于挂车最大设计总质量的10%或1000N,两者取较小者)作用于牵引车,其中一轴或多轴可由牵引车来驱动。代表车型有旅居挂车和专门运输轿车的中置轴挂车。
现在的车辆运输车与底盘的连接多采用一整体式的连接,这种连接不具有可调整性,无法适应底盘尺寸的变化,使得车体与底盘的连接会出现无法连接或间隙连接的情况,进而影响整车的性能和稳定,无法适应批量化生产的,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底盘分体连接装置,用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底盘分体连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底盘分体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其中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为L型板,所述L型板包括侧板和横板,且横板与竖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均焊接有固定竖板,且固定竖板与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相互垂直,所述固定竖板的一端延长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板的侧面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安装部通过螺栓和螺母配合使用固定在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底盘车架上,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顶部和侧面均设有多个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一调节孔、螺栓和螺母固定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表面设有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侧面设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的大小相等,均采用长腰形孔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安装孔与外界机构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内侧焊接有多个加强筋,提高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顶部均设有长腰形开孔。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形状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设计,使之能与不同尺寸的底盘顺利连接,同时满足与其它机构的连接要求,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机械性能好,稳定性和可靠性高,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底盘分体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底盘分体连接装置拆掉第三连接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底盘分体连接装置中第三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第三连接板、31安装孔、32第二调节孔、4螺栓、5螺母、6底盘车架、7固定竖板、8通孔、9第一调节孔、10长腰形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底盘分体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和第三连接板3,其中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均为L型板,所述L型板包括侧板和横板,且横板与竖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一侧均焊接有固定竖板7,且固定竖板7与第一连接板1或第二连接板2相互垂直,所述固定竖板7的一端延长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板的侧面设有多个通孔8,所述安装部通过螺栓4和螺母5配合使用固定在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底盘车架6上,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顶部和侧面均设有多个第一调节孔9,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通过第一调节孔9、螺栓4和螺母5固定有第三连接板3,所述第三连接板3的表面设有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调节孔32,所述第三连接板3的侧面设有安装孔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久(滁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长久(滁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93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传动结构
- 下一篇:防追尾撞击磁性汽车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