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明胶-丙烯酸树脂粘合剂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79034.8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3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单志华;张一炜;杨建根;邓航霞;陈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J151/00 | 分类号: | C09J151/00;C08F289/00;C08F220/14;C08F220/58;C08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夏艳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明胶 丙烯酸 树脂 粘合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明胶‑丙烯酸树脂粘合剂制备方法,包括用NaOH调节按比例混合的氧化明胶液与丙烯酸类单体液体的pH。在温度75℃~90℃,采用过硫酸钾引发,聚合及完成反应得到一种黄色透明的粘合体。本发明特征在于对明胶进行氧化处理,即降低了明胶水溶液粘度,提高了产物浓度,又可以解决明胶的耐水性及酸碱稳定性差等缺点。本发明可以得到具有高性能的胶粘剂,在提高胶的粘结力的同时,解决了胶水的涂布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粘合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性明胶-丙烯酸树脂粘合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明胶作为粘合剂在木材工业中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胶层凝固时间短(只需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即可),对木材附着力好,胶接强度大,调胶简单,不需加其他助剂。但是,单独的明胶粘合剂粘度大,不易刷胶与流平。明胶有良好的亲水性、易吸潮长霉,也会因随着环境湿度变化粘性会产生变化。多年来,市场上木胶价格与质量比相差甚大,高档胶黏剂价格高,抵挡价格低。其种类有三类,如以天然产物蛋白类、淀粉类为主要组分合成的胶黏剂;以聚丙烯酸、聚乙烯醇、聚氨酯为主要组分合成的胶黏剂;以以天然产物蛋白类、淀粉类与乙烯基单体的共聚或共混物构成的胶黏剂。利用天然产物蛋白类、淀粉类与丙烯酸合成的胶粘剂具有环保、无毒无害、可降解等优点。随着目前社会对环保和健康的要求日益的提高,传统含甲醛合成树脂胶粘剂逐渐被退出木胶行列。
综上所述,采用现有的高浓度高粘度明胶水溶液,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的两种措施都可以解决粘度。一是反应前先将明胶进行适当氧化,降低粘度;二是与丙烯酸酯单体接枝合成能够改变明胶在水溶液中的构象,在高浓度下获得低粘度的乳液,解决了涂饰流平性及干燥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明胶-丙烯酸树脂粘合剂制备方法,旨在解决高浓度蛋白胶粘剂水溶液存在粘度高,涂布流平性能差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性明胶-丙烯酸树脂粘合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00份10%~15%质量分数的明胶液置有冷凝装置的反应釜中,加3~5份亚硝酸,0~5℃下搅拌40~60min,抽真空20min,加25~30份丙烯酸类单体混合物,加入质量分数为30%的NaOH溶液,调节pH至6.5~7.0,搅拌杆搅拌转速100~120r/min下升温至75~85℃,滴加20~25份10%质量分数的过硫酸钾引发剂溶液,1~3h滴加完毕。
升温至80~90℃,保温反应1~1.5h后停止加热,加入质量分数为30%的NaOH溶液,调节pH至6.5~7.0,保温反应0.5h后停止加热,降温至40~45℃,得到粘合剂。
根据所述的明胶为碱法制造的工业明胶,分子质量为4~8万;所述的丙烯酸甲酯与N-羟甲基丙烯酰胺组成,其中丙烯酸甲酯为15~20份,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8~10份。
根据所述得到含固量为45%的淡灰色微乳液粘稠液体,粘度为200~300mPa·s的粘合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所述明胶-丙烯酸树脂粘合剂制备方法制备的粘合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所述粘合剂制备的木板。
本发明提供的改性明胶-丙烯酸树脂粘合剂制备方法。由于明胶的水溶液具有极高的粘度,难以有效进行化学合成。本发明对明胶预先用硝酸进行氧化处理,将部分亲水氨基与进行氧化转变成羟基,即改善了明胶水溶液粘力、又可以解决明胶的耐水性差等缺点。然后利用N-羟甲基丙烯酰胺与丙烯酸甲酯聚合后,通过羟甲基与胶原交联获得接枝物乳液,提高分子质量增加胶的粘结力的同时,解决胶水的涂布性能。最终得到一种无有害物质的水性环保型木材胶粘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改性明胶-丙烯酸树脂粘合剂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90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