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体感模拟信号的输出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8662.4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1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包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磊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阳开亮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 信号 输出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穿戴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体感模拟信号的输出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也越来越重视,诸如按摩仪这样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使用,人们希望通过此类产品达到按摩保健、放松身心的效果。近些年来,中国传统的针灸也开始通过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实现。针灸,是通过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刺激来达到按摩保健的效果,针灸一词涵盖了针与灸这两种穴位刺激方式,在传统的针灸过程中,针,指的是以实体针扎入特定穴位,刺激经脉;灸,则是以温热的材料,如点燃的艾草,来刺激经脉,对于可穿戴式针灸产品来说,其是利用可穿戴装置在人体特定穴位上进行体感信号的输出,以模拟针和灸的刺激方式,使得用户能够足不出户地享受到针灸带来的益处。
然而在现阶段,市面上现有的可穿戴式针灸产品大多只能实现对穴位的电刺激和热刺激,刺激方式缺乏多样性,无法达到更加全方位的按摩保健效果,这也进一步使得用户需要额外购置相应的按摩设备,无疑也带来了用户消费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体感模拟信号的输出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可穿戴式针灸产品,其刺激方式缺乏多样性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体感模拟信号的输出方法,包括:
利用可穿戴装置上的电极测量预设的人体位置的肌肉电信号,得到测量结果;
若所述测量结果为所述肌肉电信号的变化幅度小于预设幅度,则获取与所述测量结果匹配的控制数据包,所述控制数据包用于控制体感模拟信号输出;
解析所述控制数据包,从中获取体感模拟参数;
基于所述体感模拟参数,控制可穿戴装置中的反馈模块通过以下任一种方式向预设的人体位置输出体感模拟信号:
第一方式包括:根据穴位电刺激参数控制所述电极向所述人体位置输出电刺激信号,根据加热参数对贴附在所述人体位置的加热片进行温度控制,以及根据震动参数对贴附在所述人体位置的震动模块进行震动控制;
第二方式包括:根据肌肉电刺激参数控制所述电极向所述人体位置输出电刺激信号。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体感模拟信号的输出装置,包括:
测量单元,用于利用可穿戴装置上的电极测量预设的人体位置的肌肉电信号,得到测量结果;
获取单元,用于若所述测量结果为所述肌肉电信号的变化幅度小于预设幅度,则获取与所述测量结果匹配的控制数据包,所述控制数据包用于控制体感模拟信号输出;
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控制数据包,从中获取体感模拟参数;
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体感模拟参数,控制可穿戴装置中的反馈模块通过以下任一种方式向预设的人体位置输出体感模拟信号:
第一方式包括:根据穴位电刺激参数控制所述电极向所述人体位置输出电刺激信号,根据加热参数对贴附在所述人体位置的加热片进行温度控制,以及根据震动参数对贴附在所述人体位置的震动模块进行震动控制;
第二方式包括:根据肌肉电刺激参数控制所述电极向所述人体位置输出电刺激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对人体进行体感模拟信号的控制输出,能够通过一套可穿戴针灸产品来兼顾实现穴位刺激和肌肉刺激,提升了可穿戴针灸产品的刺激方式多样性,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基于肌肉电信号的检测结果来明确是否对人体加以肌肉刺激,由此保证了体感模拟信号输出后对人体实施刺激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体感模拟信号的输出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击模式为其他模式时电刺激参数的波形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体感模拟信号的输出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体感模拟信号的输出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磊,未经包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86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