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细绿萍配施调控稻田氮肥缓释的栽培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078522.7 | 申请日: | 2017-0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69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 发明(设计)人: | 陈松;章秀福;徐春梅;王丹英;褚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33213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沈渊琪 |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细绿萍配施 调控 稻田 氮肥 栽培 方法 | ||
一种利用细绿萍配施调控稻田氮肥缓释的栽培方法,属于水稻栽培技术领域。该方法为在水稻移栽前施基肥时同步均匀播洒细绿萍每亩20‑50kg;分蘖中期搁田后,根据细绿萍败亡效果喷施除草剂,加速绿萍死亡,促进绿肥养分释放。本发明针对绿肥的吸收特性与生长限制,结合水稻的生长需求,本发明将细绿萍作为一种共生作物,与水稻共同栽培。利用细绿萍的吸肥特性,在水稻移栽期固定速效氮肥减少一次性施肥带来的氮肥损失;分蘖中后期,通过高强度搁田/化学除草剂结合,在齐穗期释放固定在细绿萍群体内的氮素,起到分段缓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细绿萍配施调控稻田氮肥缓释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当年水稻种植以传统速效肥为主,肥料施用以农民的经验为主,普遍存在着过量施用、肥效低下、增加劳力等问题。近年来通过开发缓释化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但缓释肥价格昂贵,成本是常规肥料的1-4倍,致使该种肥料只用于花卉、草坪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中;此外缓释肥肥力释放前期多,后期少,无法满足水稻齐穗后期的养分需求。因此,减少施肥次数与满足水稻氮肥生理需求之间仍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细绿萍属于满江红科蕨类植物,萍体漂浮水面,常与蓝藻中的项圈藻(鱼腥藻)共生,项圈藻能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因此,绿萍可以作为水稻的优良绿肥,是优良水生饲料植物和著名绿肥植物。此外,绿萍能抑制藻类繁殖引起的稻田田面水 pH 的上升,有效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还能抑制杂草生长。已有温室实验表明,绿萍覆盖水稻田的表层能减少 N的流失,提高N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绿萍的生长对水分非常敏感,轻度的干旱胁迫就能导致绿萍大面积死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利用细绿萍配施调控稻田氮肥缓释的栽培方法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利用细绿萍配施调控稻田氮肥缓释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稻移栽前施基肥时同步均匀播洒细绿萍每亩20-50kg;分蘖中期搁田后,根据细绿萍败亡效果喷施除草剂,加速绿萍死亡,促进绿肥养分释放。
所述的一种利用细绿萍配施调控稻田氮肥缓释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秧田期
a水稻种子处理;
b细绿萍培育;
2)本田期
a施肥
每亩总氮9kg,N:P2O5:K2O按质量比1:0.5:1配置;80%氮肥、100%磷肥和50%钾肥作为基肥在移栽前一次性施入,20%氮肥和50%钾肥作为穗肥,在灌浆期看苗追施;
b水浆管理
移栽至出苗:保持田间湿润至2叶1心;苗期:2叶1心结合施肥除草,灌浅水层2-3cm,分蘖中期开始搁田,直至拔节;孕穗期:保持田间薄水层0-5cm;抽穗扬花期:保持田间湿润;灌浆期:干干湿湿,间歇灌溉;断水期:收获前7天断水;
c细绿萍管理
移栽前一周,大田灌水泡田,然后机耕摊平,移栽前施基肥时同步均匀播洒细绿萍每亩20-50kg;分蘖中期搁田后,根据细绿萍败亡效果喷施除草剂,加速绿萍死亡,促进绿肥养分释放。
所述的一种利用细绿萍配施调控稻田氮肥缓释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稻种子处理具体为: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天,再浸足48小时,浸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至根长一粒谷,芽长半粒谷即可播种。
所述的一种利用细绿萍配施调控稻田氮肥缓释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绿萍培育具体为:利用现有的稻田蓄水放养,在东北中部和北部地区,5月上、中旬即可放萍;在华北和华中地区,4月中、下旬即可放萍,按照秧本比1:100培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稻研究所,未经中国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85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宜棉花机械采收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半边莲扦插繁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