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壁纸用低密度特殊原纸的制造方法及其利用此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78179.6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8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南涩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涩琪 |
主分类号: | D21H27/20 | 分类号: | D21H27/20;B44C1/17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李光松 |
地址: | 韩国忠清南道天安***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壁纸 密度 特殊 制造 方法 及其 利用 | ||
本发明为壁纸用低密度特殊原纸的制造方法及利用此的壁纸制造方法相关的发明。本发明的壁纸用低密度特殊原纸的制造方法包括了硬纸浆100重量份、对比前面的硬纸浆100重量份的软纸浆35~45重量份、对比前面的硬纸浆100重量份的HPE纸浆55~65重量份来准备纸浆组成物的阶段;在前面的纸浆组成物中添加液体形态的纤维粘合剂后进行混合搅拌来制造浆上的混合物的混合搅拌阶段;将前面的混合物以25~35度的角度斜放到地面上后放入带有网状构造的脱水装置中进行脱水的阶段;将前面脱水后的混合物放入托盘之中后倾斜80~90度来使混合物通过热箱进行干燥后制造壁纸用低密度特殊原纸的干燥阶段等过程的壁纸用低密度特殊原纸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壁纸用低密度特殊原纸的制造方法及其利用此的制造方法相关的发明。本发明通过硬纸浆、软纸浆及HPE纸浆的特定组合来提高纤维间的结合力,通过调节脱水装置的角度和在干燥过程中调节托盘角度来使纤维组织的厚度和孔隙率。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建筑的筑造中重要的是隔热功能。居住生活中供冷和供暖在舒适环境层面上和健康层面上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一直以来建筑的隔热功能备受重视。为此,建造建筑物时内层会使用隔热材料,还会在建筑的内外部使用外层材料。
一直以来建筑用内外层材料有木板、胶合板、石膏板、bamlight、镁板等材料。这些装饰材料可以减少热气的向外流出或是外部热气的流入,一般会安装在壁面上已安装的隔热材料上面。与装饰材料一起安装的隔热材料需要使用热传导率低的材料,但是由于大部分并非如此。此时,为了降低材料的热传导率,一般会在材料上制造气孔,目的在于利用气孔中空气的隔热效果来取得隔热效果。
这种隔热材料不仅价格低廉,购买还很方便,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发泡聚苯乙烯。但是,发泡聚苯乙烯只依靠气孔中存在的空气来发挥降低热传导率的效果,效果上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发泡聚苯乙烯存在着无法满足那些期待更高隔热效果的居住者们的问题。
一直以来,为了通过提高建筑的隔热效果来节省能源并为居住者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而开发出了很多技术。其中,利用蓄热材料的节能技术较多应用于供冷供暖中,为节能做出了不少贡献。利用了蓄热材料的技术是可以使那些用于室内供暖的能源维持一定温度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技术。使用了一般的隔热材料和装饰材料的建筑中室内温度会根据室外的温度而出现较大的偏差,其隔热效果并不突出。如果使用蓄热材料作为隔热材料或是装饰材料的话,会因为材料自身的蓄热效果可使室内温度维持常温,进而可以减少供冷供暖能源的消耗。
目前为止的建筑用蓄热材料的开发是以可以替代水泥,可调节室内空间的湿度及可以提高地暖效果的废纸、黄土及合成树脂为主。
在这种情况下,对用为内置用建筑材料的隔热材料或是板纸、板材等材料上附加隔热效果后对直接接触室内的壁纸附加隔热效果的话会具有更加优秀的隔热效果。
目前有很多对壁纸上附加隔热功能及吸音功能相关的研究结果。
举一个例子,在“具有隔热功能的壁纸用组成物的制造方法”(韩国公开专利信息第10-2011-0138567号,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稻糠及沸石作为主原料制造组成物并将此组成物使用到壁纸或是原纸的技术。
专利文献1是一种溶胶组合物,可在原纸上进行涂层来提高壁纸的隔热性能。
还有,在“粘贴到壁面上的保温隔热壁纸及其制造方法”(韩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0304592号,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为了在聚丙烯尼龙板上附加隔热功能,将硅珍珠板和棉花板多重叠层的技术。
通过专利文献1和2就可以知道,并不是纸浆为基础的原纸制造过程,而是通过单独的工艺来在原纸的表面上进行板材或是组成物涂层的过程。隔热性能不是以原纸为基础,而是通过全新粘贴的板材或是组成物实现。
因此,不仅是制造工艺会变得复杂,涂层的板材或是组成物也不会有足够的厚度,存在着为了提高隔热性能比起应用空气层更依赖于材质自身的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涩琪,未经南涩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81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