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结构梁被动产生轴力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78116.0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4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萍;田颖;罗文文;李桂臣;刘思危;张伟;卜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L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蕴博君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3 | 代理人: | 王玉芝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结构 被动 产生 装置 方法 | ||
一种测量结构梁被动产生轴力的装置,包括水平对称设置在结构梁两端的第一钢板、沿竖向设置的一对槽型钢和第二钢板,槽型钢设置在第一钢板背离结构梁的一侧,第一钢板、槽型钢的一端依次穿过结构梁内的螺杆并紧固在结构梁上,第二钢板设置在槽型钢的另一端,第二钢板固接在槽型钢上;在结构梁的侧边设置有钢棒,钢棒穿过第二钢板和槽型钢后通过螺母a与第二钢板紧固连接,钢棒上靠近第二钢板位置处还套设有用于测量轴向力的压力传感器,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上述装置测量结构梁被动产生轴力的方法,本发明利用钢棒通过螺母a约束梁开裂后的伸长从而被动产生轴向压力,再通过设置在钢棒上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轴向力的数值,进而测得结构梁的轴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量结构梁被动产生轴力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钢筋混凝土梁通常作为受弯杆件进行结构设计时常常忽略梁的轴力,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中梁若产生轴力会对其抗弯承载力有很大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影响结构的安全性。由于目前结构构件试验中还无直接模拟结构在地震作用过程中梁如何产生轴力,也没有非常有效测量结构梁轴力的装置,所以很难开展关于梁中产生轴力对其抗弯承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如何使试验中结构构件中产生轴力,如果结构梁中有轴力如何设计一种能快速测得结构梁轴力的装置和方法,是目前结构梁试验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测量结构梁被动产生轴力的装置及方法,当钢筋混凝土结构梁受到低周反复荷载时,结构梁开裂后伸长,通过该装置上设置在结构梁两侧的钢棒、第二钢板和螺母a可以对结构梁的开裂伸长进行约束,从而使结构梁中产生轴力,并通过压力传感器可以测出不同伸长时结构梁中产生的轴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测量结构梁被动产生轴力的装置,包括水平对称设置在结构梁两端的第一钢板、沿竖向设置的一对槽型钢和第二钢板,所述槽型钢设置在第一钢板背离结构梁的一侧,所述第一钢板、槽型钢的一端依次穿过结构梁内的螺杆并紧固在结构梁上,所述第二钢板设置在槽型钢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钢板固接在槽型钢上并将一对槽型钢连为一体;在所述结构梁的侧边设置有钢棒,所述钢棒穿过第二钢板和槽型钢后通过螺母a与第二钢板紧固连接,所述钢棒上靠近第二钢板位置处还套设有用于测量轴向力的压力传感器。
一种测量结构梁被动产生轴力的方法,使用上述的装置对结构梁进行测量;试验操作时,首先通过作动器对十字形钢筋混凝土梁柱的柱顶侧施加低周反复水平荷载,利用对称设置在结构梁两侧的固定的钢棒通过钢棒自身抗拉刚度限制结构梁开裂后伸长,从而被动产生轴向压力,再通过穿过钢棒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轴向力的数值,进而测得结构梁的轴力。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钢板和槽型钢之间还设置有第三钢板,所述第三钢板用于将被动产生的轴力集中传到结构梁中心轴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钢板前后对称设置在槽型钢的两侧,第二钢板上开设有使钢棒穿过的通孔。在槽型钢的两侧对称设置第二钢板,便于放置钢棒及固定钢棒位置。
优选的,所述钢棒设置两根,前后对称设置于结构梁的两侧。在结构梁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钢棒并且钢棒穿过槽型钢和第二钢板,当结构梁开裂伸长时,螺母a固定钢棒,钢棒通过自身的抗拉刚度约束结构梁的伸长,从而产生轴向压力,螺母a将轴向约束压力传递至压力传感器,从而测出轴向力数值,进而测出结构梁的轴力。
优选的,所述槽型钢内还设置有相对于钢棒对称设置的用于连接槽型钢的加劲肋。
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二钢板和螺母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钢棒的一端或两端。通过压力传感器测出钢棒所承受的轴向力,从而得出结构梁的轴力。
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与螺母之间还设置有垫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81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翼无人机可变速航向控制装置
- 下一篇:具有支撑机构的药箱及植保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