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8019.1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6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知业长青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12;B32B27/36;B32B27/34;B32B27/40;B32B9/04;B32B9/02;B32B37/12;A41B17/00;D03D13/00;D03D15/00;D01D5/24;D01D5/2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面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面料为接触皮肤的内层(1)、快速排汗的中间层(2)和外层(3)依次层叠复合形成的三层结构,所述内层(1)含有尼龙纤维和/或涤纶纤维,尼龙纤维和/或涤纶纤维是通过在尼龙和/或涤纶中混入纳米级的电气石粉体和含铜离子的陶瓷粉纺丝制成的中空纤维或异截面纤维,所述内层(1)经由斜纹织造使得纹理间的空隙保持温度;所述中间层(2)含有涤纶纤维和/或氨纶纤维,所述中间层(2)经由镀膜处理以提高速干率;所述外层(3)含有氨纶纤维,所述外层(3)通过由外向内的紧密织法形成以防风;所述复合面料中的尼龙纤维、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的重量份为60-65份尼龙纤维、21-25份涤纶纤维和10-14份氨纶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1)中的涤纶纤维为2.0-3.2dtex细度、长度为38-42mm的蜂窝改性涤纶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级电气石粉体和含铜离子的陶瓷粉的比例为1:1.5,其中电气石粉体的粒径为25-35nm,所述陶瓷粉的粒径为30-35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1)还包括棉纤维、蚕丝纤维和/或麻纤维,外层(3)包括亲水性纤维和氨纶纤维,其中,亲水性纤维和氨纶纤维由外向内的紧密交织成双线圈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1)和中间层(2)经由双面针法编织以在内层(1)和中间层(2)之间形成保温的空气间隙,所述中间层(2)和外层(3)由双面集圈编织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2)中的氨纶纤维和涤纶纤维为中空纤维或异截面纤维,其中,所述涤纶纤维经由在涤纶中混入纳米级的电气石粉体和含铜离子的陶瓷粉纺丝制成,所述纳米级电气石粉体和含铜离子的陶瓷粉的比例为1: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中间层(2)经由亲水性纤维和疏水性纤维分成经纬两层纺织形成,然后再进行镀膜处理,其中,所述亲水性纤维为中空纤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面料含有63%的尼龙、25%涤纶、12%英威达莱卡。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面料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骤(S1)中,在尼龙和/或涤纶中混入纳米级的电气石粉体和含铜离子的陶瓷粉纺丝制成中空纤维或异截面纤维,然后通过斜纹织造得到内层(1);
第二步骤(S2)中,对纺织形成的中间层(2)进行镀膜处理,通过由外向内的紧密织法形成外层(3);
第三步骤(S3)中,由双面针法编织连接内层(1)和中间层(2)以及经由双面集圈编织连接所述中间层(2)和外层(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骤(S3)中,经由胶合连接内层(1)、中间层(2)和外层(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知业长青贸易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知业长青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801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教育技术听课质量实时反馈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无尘电子教学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