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工位铜棒收料装置的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77377.0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51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颜承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市民泰铜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7/18 | 分类号: | B65G57/18;B65B35/50;B65B2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料装置 双工位 铜棒 集料架 收料架 铜棒材 捆扎 导板 导杆 收料 整齐 机械加工技术 导向作用 对称结构 生产效率 重力作用 对称轴 旋转轴 液压缸 架盖 停机 驱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工位铜棒收料装置的使用方法,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该双工位铜棒收料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液压缸的驱动,使得架盖以收料架座为旋转轴旋转至与导杆接触,进而铜棒材在重力作用下可经导杆落至导板处,因导板的导向作用,使得铜棒材均整齐的落入到集料架上,实现整齐收料的作用,同时,本发明中的双工位铜棒收料装置是以收料架座为对称轴的对称结构,从而能够实现两个集料架交替进行收料和捆扎的工序,使得整个过程中间不需要进行停机捆扎,再开机收料,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针对申请号为:2014106323482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4-11-12,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双工位铜棒收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工位铜棒收料装置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当铜棒从最后一道加工的设备出来后,工作人员将它们收集起来然后进行捆扎,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几个步骤,效率不是很高,需要提供一个捆扎台,能够同时将这些步骤一次性完成,节省时间,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为实现铜棒材加工的自动化,铜棒材加工完后能自动实现收料,或者铜棒材能自动进入到收料箱内。但是原有工艺中,铜棒材加工后需要工人将铜棒材从操作台上取下放置到收料箱内或者现场进行包装,需要工人时刻关注,否则陆续加工好的铜棒之间会发生阻碍,造成工人劳动强度比较大。并且在目前的现有的收料装置中,铜棒材被收集到收料架后经常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因而还需要人力进行重新整合保证型材整齐均匀,浪费人力,增加工人工作量,降低生产效率;并且在目前的铜棒收集装置中没有很好的处理好收料架与铜棒材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磨损,对铜棒材表面产生刮痕,大大降低产品表面质量,严重影响成品率。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工位铜棒收料装置的使用方法,解决了铜棒材收集后出现参差不齐和铜棒材在下落至集料架上时与导杆和集料架产生的磨损现象,并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工位铜棒收料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双工位铜棒收料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收料架座,还包括集料装置,所述收料架座沿长度方向对称铰接有第一架盖和第二架盖,所述第一架盖和第二架盖均为矩形,且共同组成“V”形槽,其中部向下分别铰接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架盖和第二架盖末端还分别固定有相同的三角形感应板;所述集料装置有两个且以收料架座长度方向为对称中心设于所述收料架座两边,所述集料装置包括若干沿第一架盖和第二架盖长度方向设置的集料架和与所述收料架座下端面固定连接的导杆,所述集料架包括处于底部水平设置的底梁及固定在所述底梁两端的竖梁,所述底梁底部固定在通过螺钉固定在地面上的底座上,所述底梁和竖梁中部开有内置槽,所述内置槽内安装有缓冲层;处于首尾的两个集料架沿所述底梁背向第一架盖和第二架盖的一侧竖直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端面还固定有导板;其中:所述导板与限位板横截面呈30°-60°夹角;所述导杆沿垂直于第一架盖和第二架盖长度方向的竖直截面呈圆弧状,并与所述集料架靠近第一架盖和第二架盖一侧的竖梁顶端平滑且固定连接;
使用时,铜棒材被定长切割后进入到第一架盖和第二架盖组成的“V”形槽后,当铜棒材顶端触碰到三角形感应板时,所述三角形感应板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然后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一液压缸的收缩,使第一架盖以收料架座为旋转轴向下旋转至与所述导杆接触,所述铜棒材在重力作用下经导杆落至导板处时,因导板的导向作用,均整齐的落入到集料架上,实现整齐收料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市民泰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芜湖市民泰铜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73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的故障预测方法
- 下一篇:生物质燃烧炉供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