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耳专用富硒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7224.6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6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更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丰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C05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但玉梅 |
地址: | 537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耳 专用 有机肥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木耳专用富硒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硒是人体重要微量元素,可抗衰老,保持活力;硒对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越来越为各国科学家所重视,各国根据本国自身的情况都制定了硒营养的推荐摄入量。目前常用的人体补硒方法主要有服用亚硒酸钠、食用加碘盐等,但由于这些方法难以控制摄入量及存在潜在毒性等原因,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人们从长远和安全的角度出发,正在探讨通过生产富硒的农产品,使人们通过饮食来补充硒,通过食物链使硒进入人体;大量试验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补硒途径。
木耳含蛋白质、脂肪、多糖和钙、磷、铁等元素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还含磷脂、固醇等营养素。木耳营养丰富,被誉为“菌中之冠”。每100克干品黑木耳中含蛋白质9.4克,碳水化合物65.5克,钙357毫克,磷201毫克,铁185毫克。木耳能帮助消化系统将无法消化的异物溶解,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血栓、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还具有防癌作用。木耳散具有治疗溃烂诸疮和血崩的药理作用。现今木耳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
随着木耳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常规的种植肥料资源越来越少,且营养成分单一,含量也较低,影响木耳的产量及营养保健价值,寻找新的原材料来代替或补充现有的肥料资源,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故提供一种木耳专用的富硒有机肥,提高木耳产量的同时使木耳在成长过程中吸收所述富硒有机肥中的硒元素,从而生产出富硒的木耳,以使人们在食用该富硒木耳的同时,达到补硒的作用,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木耳专用富硒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的木耳专用富硒有机肥,原材料来源广,营养成分丰富,可以提高木耳的产量,且产出的木耳富含硒元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木耳专用富硒有机肥,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鸡粪30~60份、鸭粪30~40份、猪粪30~50份、富硒玉米芯25~35份、麦麸20~30份、豆渣32~52份、腐殖酸15~25份、骨粉22~32份、火山渣33~53份、莲子皮13~23份、大蒜8~16份、山竹壳26~36份、黑枸杞渣23~33份、废茶叶13~18份、过期牛奶22~28份和紫薯16~24份。
制作该木耳专用富硒有机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计,取富硒玉米芯、大蒜、山竹壳和紫薯分别进行粉碎,得到富硒玉米芯粉、大蒜粉、山竹壳粉和紫薯粉;
(2)按重量份计,取鸡粪、鸭粪、猪粪、富硒玉米芯粉、麦麸、豆渣、腐殖酸、骨粉、火山渣、莲子皮、大蒜粉、山竹壳粉、黑枸杞渣、废茶叶、过期牛奶和紫薯粉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往所述混合料中掺水,然后进行二次搅拌,得到二次混合料;
(3)取步骤(2)中得到的二次混合料,进行堆肥发酵5~8天,得到发酵料;
(4)将步骤(3)中制得的发酵料进行装袋,灭菌,即得木耳专用富硒有机肥。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富硒玉米芯、大蒜、山竹壳和紫薯粉分别进行粉碎至其单颗粒直径小于1厘米。
优选地,步骤(2)中掺水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53%~65%。
优选地,步骤(2)中二次搅拌时,采用涡轮式搅拌器进行搅拌,搅拌转速为300~380r/min,搅拌时间为5~7h。
优选地,步骤(3)中二次混合料在发酵过程中,控制含水率为55%~67%。
优选地,步骤(3)中二次混合料在发酵过程中,控制pH为6.5~7.5。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发酵料进行装袋时,每袋重1.1~1.3kg。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发酵料的灭菌温度为100~108℃,灭菌保温时长为7~11h。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丰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西丰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72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