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3-氨基丁醇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6160.8 | 申请日: | 201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4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刘烽;徐争;李建涛;焦江华;孙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弈柯莱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13/02 | 分类号: | C07C213/02;C07C21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崔佳佳;陆凤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丁醇 制备 氨基丁酸 碳酸二叔丁酯 产业化生产 环境友好 极性溶剂 路易斯酸 酸性溶剂 还原剂 脱除 还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R‑3‑氨基丁醇的制备方法,具体地,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a)在极性溶剂存在下,R‑3‑氨基丁酸与碳酸二叔丁酯发生反应,从而形成N‑Boc‑(R)‑3‑氨基丁酸;(b)在还原剂和路易斯酸的存在下,将N‑Boc‑(R)‑3‑氨基丁酸还原,从而形成N‑Boc‑(R)‑3‑氨基丁醇;(c)在酸性溶剂条件下,N‑Boc‑(R)‑3‑氨基丁醇发生脱除Boc反应,从而形成所述的R‑3‑氨基丁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环境友好,更易于产业化生产,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性药物中间体R-3-氨基丁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学活性的R-3-氨基丁醇是很多手性药物的关键中间体。如J.Org.Chem.,1977,42:1650,报道它是抗肿瘤药物4-甲基环磷酰胺的关键中间体;Teter.Lett.,1988,29:231,报道它可衍生为β‐内酰胺,所以它是合成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重要中间体;Drugs.Of theFuture 2012,37:697,报道它还是构建抗艾滋病药物Dolutegravir(2013年在美国上市,商品名Tivicay)的手性六元环的关键中间体。
该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最早是1977年,Wojciech J.Stec在J.Org.Chem.,1977,42:1650-1652报道的通过引入手性试剂得到(R)-3-氨基丁醇,先是利用苯乙胺和巴豆酸乙酯的加成来合成手性化合物3,但收率只有33%;随后利用氢化铝锂还原得到保护的氨基醇,再经过钯碳氢化得到目标产物。但这条路线收率低,且使用难以工业化操作的氢化铝锂,所以不适合放大生产。
随后,2003年Volkmar Wehner等人在美国专利US2003/73723中,对上述路线做了两点改进。一是将手性苯乙胺改为位阻更大的衍生物7,二是将巴豆酸乙酯改为位阻更大的巴豆酸叔丁酯8。目的是想通过增加位阻,使得合成化合物时手性有所提高。同时为了增加选择性将反应在-78℃进行,且利用昂贵易燃的丁基锂,在最后一步还原中,利用氢化铝锂和三氯化铝做还原剂,易燃的乙醚作为溶剂,这些都不利于放大生产。
因为上述反应最后一步是氢化铝锂还原,产物难以提纯,所以Ronald Albers
等人在专利WO2006/76595利用上述路线时将最后两步的顺序交换了一下。因为将氢氧化钯的氢化还原放在最后,易于得到高纯度产物。但专利报道第一步的收率仅为37%。
为了克服2003年Volkmar Wehner等人在美国专利US2003/73723报道的路线最后一步的缺点,日本科学家Wataru Kuriyama等人研究出了新型的酯基氢化还原催化剂Ru-Complex,并先后报道于Advanced Synthesis and Catalysis,2010,Vol352(1),92-96和美国专利US2010/63294。
同时为了容易还原,选择了较小的易于还原的甲酯,但是其第一步的收率仍然仅是33%,更为重要的是,该催化剂要经过多步合成,价格昂贵,其在最后一步的用量要达到0.2~0.5%的摩尔比,仍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日本高砂的研究人员同时也报道了其新型催化剂Ru-Complex对于保护的氨基酸酯的氢化还原。同样的问题,催化剂用量较大,加上催化剂本身难以合成,重金属残留难以去除,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早期的(R)-3-氨基丁醇的合成方法的报道中,还有Tetrahedron Lett.1988,29(2),231报道了如下述反应式所示的合成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弈柯莱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弈柯莱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61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