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茶花茶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得的油茶花茶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076100.6 申请日: 2017-02-13
公开(公告)号: CN106857929A 公开(公告)日: 2017-06-20
发明(设计)人: 贾效成;李佳;陈良秋;付登强;刘小玉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F3/14 分类号: A23F3/14
代理公司: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代理人: 赵蕊红
地址: 571339 *** 国省代码: 海南;4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油茶 花茶 制备 方法 及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油茶花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油茶花茶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得的油茶花茶。

背景技术

油茶是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植物中种子含油率较高,且有一定栽培面积的树种的统称,与椰子、油棕、油橄榄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油桐、核桃和乌桕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利用历史。其中,油茶花茶的利用也由来已久。油茶花茶的药用价值,始见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清乾隆丁丑年(757),名医吴仪洛的《本草从新》卷九木部灌木类二十八种中已有详述:“茶花微辛、甘寒、凉血。治吐衄肠风下血,汤、火伤灼用红者。子、妇人发直,研末掺之”。

根据植物品种不同,其具有不同的性状和性味,制备其花茶的工艺也有所不同。现有油茶花茶的生产工艺所得的产品有效成分降低,茶色灰暗干枯,外观品相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市面花茶制作过程中采用类似茶叶的炒制工艺或者直接等花脱落后在空气中晒干,这些制备过程容易造成有效成分含量降低,例如茶多酚和总黄酮过分氧化导致最终含量降低;另一方面,色素及金属元素在高温下迅速发生生化反应,造成花色灰暗或者呈现铁锈色,口感较差,香气散失,外观不美观。

发明内容

鉴以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油茶花茶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得的油茶花茶,解决了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油茶花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摘取新鲜油茶花;

S2、采用蔗糖溶液喷洒油茶花,晾晒至干;

S3、将油茶花平放在铺有干燥剂的盘上;

S4、放入真空干燥箱进行干燥;

S5、关闭温度控制器和真空泵,冷却后即获得干燥好的油茶花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0.2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0.1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晾晒过程为在无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下晾晒2~3个小时,直到花表面风干为止。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所述干燥剂为变色硅胶干燥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保持真空度≤-0.1MPa,温度40~45℃的条件下干燥24~30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保持真空度为-0.1MPa,温度42.5℃的条件下干燥24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关闭温度控制器和真空泵,待其自然冷却,当箱内温度降至室温时,逐渐放气至环境大气压一致时,打开箱体,即获得干燥好的油茶花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干燥好的油茶花茶,放入密闭的干燥器内保存。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油茶花茶,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在低温干燥之前首先喷施低浓度的蔗糖溶液,蔗糖溶解后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能够保护油茶花中的各种花色苷,从而有助于保持花色鲜艳。

本发明制备方法得到的油茶花茶含茶多酚,氨基酸,总黄酮,茶多糖,蛋白质,皂甙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泡水后不但汤色淡黄,具有油茶花特有的清香气味,且可见完整的油茶花朵,色、形、香、味俱全,可提高产品的经济价值。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油茶花茶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于炒制工艺,易于大规模推广,产品外观及有效成分有了很大的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通过现有技术花芽烘干的制备方法获得的油茶花茶图片;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方法获得的油茶花茶图片;

图1C为通过现有技术炒制的制备方法获得的油茶花茶图片;

图1D为通过现有技术置于空气中晒干的制备方法获得的油茶花茶图片;

图2A为本发明制备方法获得的油茶花茶冲泡后图片;

图2B为通过现有技术炒制的制备方法获得的油茶花茶冲泡后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61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