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互式白板设备的语音控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75916.7 | 申请日: | 201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3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拉思纳卡拉·马拉泰沙;拉娜·王;北田博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理光 |
主分类号: | G06F3/0484 | 分类号: | G06F3/0484;G06F3/0488;G06F16/332;G10L15/26;H04M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龚伟;杨继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互式 白板 设备 语音 控制 | ||
本发明公开了交互式白板设备的语音控制。本发明提供用于向交互式白板设备提供语音命令功能性的方法和装置。一种交互式白板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具有在其上嵌入指令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当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指令时使得执行:在交互式白板设备上执行注释窗口的期间,检测从用户接收到的语音输入;将语音输入的记录存储在音频包中;将音频包发送到语言到文本服务;从语言到文本服务接收包括语音输入的记录的转录的命令串;利用命令处理器中的语音模式命令处理,从命令串中识别通过交互式白板设备可执行的可执行命令;使得交互式白板设备的应用来执行该可执行命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电话会议技术,尤其涉及经由交互式白板设备提供电话会议能力。
背景技术
控制电话会议技术困难而繁重。这种困难会导致用户无法或者不希望利用电话会议技术的可用特征。例如,用户必须学会导航复杂的菜单或者记住对应于常用命令的图标。此外,虽然专业用户有时间学习可用的特征,但是初学用户在向其他用户展示使用新特征时会不知所措或者明显犹豫,减少了初学用户的可信度。
许多电子设备能够利用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或触摸屏)来控制,用户利用手来控制该输入设备。语音识别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利用语音与电子设备进行交互的方式,产生无需用手的用户体验。一些智能手机,比如位于加里弗尼亚州库比提诺(Cupertino)的苹果计算机公司出品的或者位于加里弗尼亚州山景城市(Mountain View)字母表(Alphabet)公司所发布的操作系统上运行的设备,这些智能手机包括与设备上的兼容应用进行交互的语音控制应用,从而使得设备对于语音命令进行响应。
本部分中所描述的方法是能够寻找到的方法,但是不必是先前已经构思出或寻找到的方法。因此,除非另外指出,不应当假设仅由于包括在该部分中就将本部分中所描述的任何方法视为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一种交互式白板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具有在其上嵌入指令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当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指令时使得执行:在交互式白板设备上执行注释窗口的期间,检测从用户接收到的语音输入;将该语音输入的记录存储在音频包中;将该音频包发送到语言到文本服务;从语言到文本服务接收命令串,该命令串包括语音输入的记录的转录(transcription);利用命令处理器中的语音模式命令处理,从命令串当中识别通过交互式白板设备可执行的可执行命令;使得交互式白板设备的应用来执行该可执行命令。
在一些示例中,在交互式白板设备中,当执行指令时,还使得执行:在交互式白板设备上执行注释窗口的期间,在注释窗口中检测来自用户的触控笔输入;利用命令处理器中的笔模式命令处理,从触控笔输入当中识别另外的命令;使得交互式白板设备的应用来执行另外的命令。
在一些示例中,在交互式白板设备中,检测语音输入包括:在捕获持续音频馈送的持续收听模式下运行传声器;从持续音频馈送捕获语音输入。在一些示例中,在交互式白板设备中,检测语音输入包括:在启动命令模式下运行传声器;检测启动命令;响应于检测到启动命令,从随后的音频馈送捕获语音输入。
在一些示例中,在交互式白板设备中,从语言到文本服务接收指令串包括:利用与交互式白板设备相关联的客户端设备,在与交互式白板设备相关联的客户端设备上执行应用的期间,检测来自第二用户的第二语音输入;利用客户端设备,将第二语音输入的记录存储在第二音频包中;利用客户端设备,将第二音频包发送到语言到文本服务;其中,当执行指令时,还使得执行:在交互式白板设备中,从语言到文本服务接收命令串,该命令串包括第二语音输入的记录的转录;在交互式白板设备中,利用命令处理器中的语音模式命令处理,从第二语音输入的记录的转录当中识别第二可执行命令;在交互式白板设备中,使得交互式白板设备的应用来执行第二可执行命令。
在一些示例中,在交互式白板设备中,利用经由移动设备上的应用从用户接收到的交互式白板设备的选择,将客户端设备与交互式白板设备相关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理光,未经株式会社理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59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