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于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多功能双腔管插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74454.7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09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崔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肺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于 手术 期气道 管理 多功能 双腔管 插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于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多功能双腔管插管,包括长呼吸管和沿其轴向滑动设置在其一侧的短呼吸管,长呼吸管与短呼吸管的一端分别与呼吸机相连通,长呼吸管与短呼吸管的另一端设置与呼吸道相连通,长呼吸管与短呼吸管至少一个为双壁结构,所述双壁结构包括内壁和外壁,在内壁与外壁之间设有引流腔道,在内壁与呼吸道接触的一端上开设有多个与引流腔道相连通的吸引孔,在所述外壁靠近呼吸机的一端开设有能够将引流腔道内部的分泌物吸出的吸引口,所述吸引口上设有盖体。本发明吸引呼吸道的分泌物时,无需将长、短呼吸管从呼吸机上断开,能够避免无法有效的接触分泌物而导致吸引无效及多次尝试无效吸引而导致的呼吸道负压损伤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腔管插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利于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多功能双腔管插管。
背景技术
双腔管主要用于要求单肺通气且双肺隔离的术式,在常规术式过程中,双腔管管腔末端常有含癌(菌)分泌物(痰液 病灶局部血液)渗流、聚集,为避免含癌(菌)分泌物远端扩散需及时置入相应型号的吸痰管充分吸引吸净;一般情况下,双腔管管道在气道内走形无翻转扭曲,常规吸引比较顺利,气道管理无特殊风险;但对于特殊病情的患者如纵膈移位或纵膈巨大肿瘤、脊柱畸形、胸廓畸形、气道移位等,双腔管插管定位后管体在应力作用下极易在气道内发生弯曲甚至旋转,且此类手术一般难度大时间长,术中气道内渗血渗液较多,常规吸引置入吸痰管时,由于管道较长且已发生弯曲旋转变形,置入吸痰管时无法及时有效地将吸痰管末端送至分泌物处,即使偶然置入到位也只能把接触到的分泌物局部吸引出,无法各个角度吸净,且吸引过程中需要断开呼吸机后再置入吸痰管,过程比较繁琐耗时,且患者是脱机缺氧状态,如操作失败或多次尝试操作,进一步加重了术中气道管理的风险;另一个,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体质差的患者手术时间过长,术后患者可能自主排痰功能差或从医性差,术前肺功能差或手术复杂的术式(如气道袖式缝合术或气道成形术,单侧全肺切除术,肺移植术等),当手术结束后患者清醒前需要拔除双腔管后改经口插或经鼻插单腔管接呼吸机,便于术后转ICU后患者的气道情况及恢复情况的继续观察。
当需要改经口插单腔管时,采用此种操作难以避免再次插管给病人带来的损伤及插管失败的可能,难以规避再次插管时的风险(如多次插管导致喉头水肿,气道痉挛等情况;患者插管失败需要紧急气管切开可能);当需要改经鼻插单腔管时,常规需要将双腔管完全拔除后,患者脱机缺氧的状态下,用纤维支气管镜经鼻置入气道,然后将单腔管延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滑入气道,此过程耗时较长操作复杂且患者无通气,延长了患者缺氧时间,不利于患者术后及时恢复。
然而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者有必要研制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吸引呼吸道的分泌物时,无需将长、短呼吸管从呼吸机上断开,不易充盈或堵塞,能够避免无法有效的接触分泌物而导致吸引无效及多次尝试无效吸引而导致的呼吸道负压损伤的情况;当术毕需要改经口插单腔管时,不需再次经口插管,避免再次经口插管给病人带来的损伤;当术毕需要改经鼻插单腔管时不需要常规拔双腔管后在缺氧状态下、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插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安全有效地完成经鼻插管的,利于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多功能双腔管插管。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吸引呼吸道的分泌物时,无需将长、短呼吸管从呼吸机上断开,不易充盈或堵塞,能够避免常规吸痰时无法有效接触分泌物而导致吸引无效及多次尝试无效吸引而导致的呼吸道负压损伤的情况;复杂手术术毕需要改双腔管为单腔管时,不需再次插管,避免再次插管给病人带来的损伤,减少再次插管的风险的及带有经鼻插管导向槽的双腔管。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肺科医院,未经上海市肺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44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呼吸供氧器
- 下一篇:嗅觉训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