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油在保护I型胶原蛋白的三股螺旋结构中的应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073808.6 | 申请日: | 2017-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0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 发明(设计)人: | 彭新生;周艳芳;崔碧玲;刘雯恩;王勤;于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医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8/39 | 分类号: | A61K38/39;A61K9/08;A61K41/00;A61K47/10;A61P17/00;A61P17/02;A61P17/10;A61P37/08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15 | 代理人: | 王雪镅 |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甘油 保护 胶原 蛋白 三股 螺旋 结构 中的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菌用胶原蛋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甘油在保护I型胶原蛋白的三股螺旋结构中的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胶原蛋白属于生物高分子。胶原蛋白种类较多,常见类型为Ⅰ型、Ⅱ型、Ⅲ型、Ⅴ型和Ⅺ型。其中,I型胶原蛋白因具有低免疫源性、与宿主细胞及组织之间协调作用、止血作用和生物可降解等优势,因此I型胶原蛋白作为生物医学材料在临床应用广泛,如手术缝合线、止血纤维、止血海绵、水凝胶、敷料、人工皮肤、人工血管、角膜及药物载体等。I型胶原蛋白是纤维形成胶原,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外的主要结构大分子,能活化上皮细胞,促进上皮细胞增生,也可促进胶原酶生成,使皮肤有张力和弹性,能淡化眼纹和消除眼袋及阴影,在美容与保健方面应用广泛,适用于轻中度炎症痤疮、痤疮愈后早期色素沉着、痤疮愈合后早期表浅性疤痕的治疗;对治疗皮肤过敏,减轻激光、光子治疗术后疤痕的形成有辅助疗效;在创面愈合期有减轻色素沉着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I型胶原蛋白的结构呈三股螺旋结构,由三条α肽链组成,分子量约为300KDa。从动物肌腱中提取的I型胶原蛋白含2条α1肽链和1条α2肽链,在凝胶电泳图中分子量为100kDa处有两条谱带,一条谱带是由于两条α1肽链重合所得到的,另一条谱带表示单条的α2肽链。图谱中在分子量为200kDa处也有一条谱带,对应于胶原结构中的β链,β链是α肽链的二聚体。当凝胶电泳图中不显示谱带时,表示I型胶原蛋白的三股螺旋结构受到破坏。
现有技术中,利用I型胶原蛋白制备手术缝合线、止血纤维、止血海绵、水凝胶、敷料、人工皮肤、人工血管、角膜或药物载体等时,为了达到无菌要求,一般进行辐照灭菌,然而,I型胶原蛋白在辐照灭菌中,其三股螺旋结构会被破坏,进而破坏了I型胶原蛋白的功效,因此严重限制了I型胶原蛋白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甘油在保护I型胶原蛋白的三股螺旋结构中的应用方法,以利于制备无菌I型胶原蛋白溶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甘油在保护I型胶原蛋白的三股螺旋结构中的应用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I型胶原蛋白用溶剂溶解后,得到I型胶原蛋白溶液;
步骤二,往步骤一制得的I型胶原蛋白溶液中加入甘油,充分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步骤三,选用包装材料将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溶液进行包装,然后进行辐照灭菌,即制得无菌I型胶原蛋白溶液。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一中,所述I型胶原蛋白来源于牛跟腱、猪跟腱或羊跟腱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一中,所述I型胶原蛋白来源于动物提取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一中,所述I型胶原蛋白为经过发酵或人工重组方法而获得的I型胶原蛋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一中,所述溶剂为水、有机酸、无机酸或缓冲对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所述有机酸为乙酸、甲酸、苹果酸或柠檬酸;所述无机酸为盐酸、硫酸或磷酸;所述缓冲对为醋酸-醋酸钠缓冲对、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对或磷酸盐缓冲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一中,所述I型胶原蛋白与所述溶剂之间的重量比为1~10:500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甘油占所述I型胶原蛋白溶液的重量比为0.5%~4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三中,所述辐照灭菌为钴60辐照灭菌或者电子束辐照灭菌。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三中,所述包装材料为玻璃容器、塑料容器或铝塑袋。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往步骤一制得的I型胶原蛋白溶液中加入甘油的同时还加入防腐剂,所述防腐剂为山梨酸钾、山梨酸或苯甲醇,所述防腐剂占所述I型胶原蛋白溶液的重量比为0.1%~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医科大学,未经广东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38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