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073589.1 | 申请日: | 2017-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56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 发明(设计)人: | 任勇;高家盛;何俊;连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诺丁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48;B01J20/26;B01J20/28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 地址: | 315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申请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多孔复合材料对水体污染物进行吸附处理,所述多孔复合材料包括具有磁性的内核(1)和包覆于内核外部的多孔外壳(2),利用微流体技术,合成出微米级的多孔复合材料,通过多孔复合材料对水体污染物进行吸附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成为愈加严重的环境问题。针对水污染治理,过去十几年国内外涌现了不少治理水资源污染的技术,其中包括:(1)电渗析技术,其电渗析器结构简单,不需要消耗化学药品,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是在运行过程中阴极和膜上容易结垢,从而影响出水水质,并缩短仪器的使用时间;并且耗电量、耗水量都很高。(2)反渗透技术,其优点是过滤过程不发生相变化,无需加热,能耗低,无需添加化学试剂,无污染,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分离技术;但是反渗透设备采用压力作为膜分离的动力,需要高压,耗水量大;由于其优良的膜结构,去除水中有害污染物同时,也去除了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3)离子交换技术,其优点在于一次操作可以将多个元素加以分离,能得到高纯度的产品;但是其一次操作周期花费时间长,还有树脂的再生、交换等所耗成本高;离子交换床阀门众多,操作复杂烦琐;需要酸碱再生,存在环境污染隐患。(4)光化学氧化法,该方法的强氧化性、对作用对象的无选择性与最终可使有机物完全矿化的特点,使光催化氧化在饮用水深度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其费用高,设备复杂,光催化氧化投入实际应用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定长期运行过程中催化剂中毒情况及寻求理想的再生方法、解决催化剂的分离回收或固定化问题、反应器的设计及提高光能利用率等,因而近期内推广使用受到不少限制。
综上,现有的水处理技术通常局限在大型水处理系统中,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工程专业知识和基础设施,妨碍了它们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方法,能够通过多孔复合材料对水体污染物进行吸附处理。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多孔复合材料对水体污染物进行吸附处理,所述多孔复合材料包括具有磁性的内核和包覆于内核外部的多孔外壳。
优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先通过外加磁场回收吸附有污染物的磁微粒,再增加磁场强度,将磁微粒与污染物分离。先通过外加磁场回收吸附有污染物的微粒,再通过逐步增加磁场强度,使磁颗粒从回收物中释放出来,实现磁颗粒再利用,为继续制备新的磁微粒-PDMS多孔复合微粒材料提供原料。磁场强度增加后,磁颗粒回收速度会增加。
优选地,所述多孔复合材料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1)通过软光刻方法,制备具有两级共聚流结构的通道串联而成的微流控芯片;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内通道、中间通道、外通道和流出通道;
2)配制三种互不相溶的液相,作为内相、中间相和外相,制备双乳液模板;
3)向所述内通道中通入所述内相,向所述中间通道中通入所述中间相,向所述外通道中通入所述外相,三种液相在所述流出通道汇集,流出得到双乳液液滴;
4)将双乳液液滴在120到150℃加热固化,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复合材料。
优选地,所述内相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所述内相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葵花油60~80份、纳米磁微粒15~30份、表面活性剂5~10份;所述中间相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硅油20~3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55~65份、致孔剂3~10份和表面活性剂2-5份;所述外相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葵花油90~95份和表面活性剂5-10份。硅油的作用是保证中间层(即中间相)的流体粘度比外层(即外相)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诺丁汉大学,未经宁波诺丁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35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