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073035.1 | 申请日: | 2017-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52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 发明(设计)人: | 文孝植;方俊镐;金宇成;闵敬仁;崔帝勋;金镇郁;金东一;南智媛;崔溶桓;李伦浚;徐正勋;梁熙台;崔埈硕;金裕锡;禹中帝;金柄秀;金容载;金勍暤;金锡亨;林海圭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R16/033 | 分类号: | B60R16/033;B60L1/00;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管理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池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电池管理系统(BMS)可以包括:电池;继电器,其被配置为电连接和断开电池以向电负载提供电压(电力)和从电负载提供电压;电负载,其被配置为当继电器电连接时从电池接收电压(电力),以将接收的电压(电力)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唤醒信号;以及控制器,其被配置为通过唤醒信号唤醒,以监测电池的状态以及控制继电器的状态。通过在车辆关闭的状态下通过电负载监测电池并且仅在必要时将BSM切换到唤醒状态,可以防止电池的过放电和过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管理系统(BMS)及其控制方法,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在车辆关闭的状态下通过电负载监测电池并且仅在必要时将BSM切换到唤醒状态,该电池管理系统能够防止电池的过放电和过充电。
背景技术
作为环保车辆的电动车辆或燃料电池车辆包括低电压电池(也称为辅助电池),以提供启动车辆所需的电压并提供电压到以低电压操作的电负载。此外,使用化石燃料驱动发动机的通用内燃机车辆包括可再充电的电池,以便启动车辆或向电负载提供电压。
作为这种电池,迄今为止已经使用廉价的铅酸电池,但是将来将用具有长寿命和优异的电性能的锂电池来代替。
由于锂电池应当防止完全放电,当辅助电池的充电状态变得小于预定阈值电压(下限放电电压)时,使用继电器中断与车辆系统的电连接。由于需要适当地控制包括这种锂电池、继电器等的辅助电池系统,因此可以在车辆中使用诸如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器。
因此,用于实现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器应该总是将控制器保持在唤醒状态,以监测电池的状态,从而防止辅助电池的过放电和过充电。
在本发明背景部分中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的理解,并且不应被视为承认或任何形式的暗示该信息形成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在车辆关闭的状态下通过电负载监测电池并且仅在必要时将BSM切换到唤醒状态,该电池管理系统能够防止电池的过放电和过充电。
根据本发明,上述和其它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来实现,该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继电器,其被配置为与电池电连接和电断开,以向电负载提供电压和从电负载提供电压;电负载,其被配置为当继电器电连接时从电池接收电压,以将所接收的电压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唤醒信号;以及控制器,其配置为由唤醒信号唤醒,以监测电池的状态并控制继电器的状态。
控制器可以包括:电源,其连接到电池并且被配置为接收驱动电压;唤醒输入装置,其被配置为从电负载接收唤醒信号并切换到唤醒状态;以及继电器控制器,其被配置为当在唤醒输入装置中执行到唤醒状态的切换时,监测电池的状态并根据电池的充电状态(SoC)来控制继电器的接通/关断。
电负载可以将从电池接收的电压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并且当所接收到的电压小于或大于参考值时输出唤醒信号。
电负载可以包括用于将从电池输出的电压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并且根据比较结果生成唤醒信号的控制装置。
继电器控制器可以监测电池的状态并且当电池的充电状态(SoC)小于预定水平或大于预定水平时控制继电器的关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控制电池管理系统的方法包括:在关闭车辆的状态下将来自电池的电压施加到电负载,并输出唤醒信号;以及由唤醒信号唤醒,监测电池的状态并控制继电器的状态。
唤醒信号的输出可以包括将从电池接收的电压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并且根据比较结果生成并输出唤醒信号。
当从电池接收的电压小于参考值或大于参考值时,可以生成唤醒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30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