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耐油硅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2852.5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7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燕;方炳虎;徐灵明;汪佑宏;许耀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4 | 分类号: | C08L83/04;C08L83/08;C08L27/16;C08K13/02;C08K3/34;C08K5/14;C08K5/3492;C08K5/09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 代理人: | 屈科辉,傅磊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城市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硅橡胶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耐油硅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使用性能、寿命和人身安全等。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使用涡轮增压技术的发动机越来越多。涡轮增压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的涡轮,涡轮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缩由干净空气管输送的空气,使之增压后送入气缸,参与燃烧。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废气的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快,进入气缸的空气压力就越大,填充量越多,与其混合的燃料燃烧就越充分,利用率也越高。安装了涡轮增压系统发动机比没有安装增压系统的发动机要增加40%左右的功率。这就进一步利用了燃油产生的能量,优化了能耗。但是当空气被高比例压缩后会产生很高的热量,导致空气膨胀密度降低,同时也会使发动机温度过高造成损坏,为了得到更高的容积效率,需要在注入气缸之前对高温空气进行冷却,这就需要加装一个散热器,原理类似于水箱散热器,将高温高压空气分散到许多细小的管道里,而管道外有常温空气高速流过,从而达到降温目的。由于这个散热器位于发动机和涡轮增压器之间,所以又称作中间冷却器,简称中冷器。中冷器是涡轮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而其中起密封作用的橡胶密封圈是关键零部件。
空气在增压的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发动机工作温度最高能达到600℃,与之连接的中冷器密封圈工作温度也要达到220℃,短期甚至需要耐300℃高温,尾气再循环系统的应用,又导致空气中混有燃油、机油等油气,传统的硅橡胶材料已不能满足耐高温、耐油要求,氟橡胶可以满足耐高温、耐油要求,但低温性能无法满足,氟硅橡胶耐高低温、耐油综合性能好,但成本高。中冷器密封圈工作温度高,工作环境复杂,所选材料必须同时具有耐高低温,耐燃油、耐发动机油、耐酸等油气混合介质的性能。所以研发出具有良好加工性能同时具有耐高低温,耐燃油、耐发动机油、耐酸等油气混合介质且成本低的橡胶材料非常的必要。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耐高温耐油硅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有长时间耐高低温性能,可以有效抵抗燃料油、发动机油、酸等油气混合介质对橡胶的腐蚀,密封可靠,使用长久。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高温耐油硅橡胶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硅橡胶40~60份,氟硅橡胶1~15份,偏氟醚橡胶1~10份,二氧化硅5~25份,纳米无机填料1~10份,硅油1~3份,增塑剂0.8~3份,硫化剂0.6~2.4份,耐高温增效剂1~5份,内脱模剂0.3~1.5份。
优选地,硅橡胶为甲基硅橡胶、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甲基乙烯基苯基硅橡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物。
硅橡胶与氟硅橡胶、偏氟醚橡胶共混,以适应耐高低温,耐燃油、耐发动机油、耐酸等油气混合介质的性能要求,同时满足成本要求。
优选地,纳米无机填料为纳米硅藻土、纳米硅酸钙、纳米高岭土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物,能对橡胶有良好的亲合性和高度的分散性,从而提高制品的力学强度。
优选地,硅油为苯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甲基氯苯基硅油、甲基乙氧基硅油、甲基乙烯基硅油、甲基羟基硅油和羟基含氢硅油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物。
优选地,增塑剂为三氟丙基甲基聚硅氧烷和聚全氟异丙醚油按重量比为0.5~1.5:0.3~1.5混合得到,有效改善了硅橡胶、氟硅橡胶和偏氟醚橡胶共混胶料的分散性和相容性。
优选地,硫化剂由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和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按重量比为0.5~1.5:0.1~0.9组成。
优选地,耐高温增效剂由氧化铁、氧化铈、可溶性聚金属有机硅氧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与气相纳米氧化钛组成;可以使特种硅橡胶耐热温度提高到300℃工作温度。
优选地,内脱模剂为高级脂肪酸及其金属盐。
优选地,内脱模剂为硬脂酸和硬脂酸锌。
本发明还提出上述耐高温耐油硅橡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28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